黄妮超,一个用坚韧书写生命篇章的青年榜样。她出生于广东梅州蕉岭县,自幼命运多舛,2001年被确诊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但病痛并未击垮她对知识的渴望。2007年,黄妮超凭借不懈努力考入南方医科大学,在校期间,她兼职四份工作筹措医疗费,同时不忘回馈社会,资助五名失学女童。她的自强不息与公益之心感动了无数人,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感动梅州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然而,命运似乎并未给予她太多喘息的机会,2012年,她因多脏器衰竭在北京病逝,终年25岁。

黄妮超人物事迹 (一)

黄妮超人物事迹

优质回答黄妮超,一个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书写传奇的年轻女性,她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在困难与挑战中照亮前行的道路。从大一开学起,黄妮超就开始了她的“打工生涯”,在学习之余,她同时承担起四份工作,旨在攒取医药费。她的工作范围从做家教、洗碗、发传单到任何能够赚取收入的劳动,她的一天仅拥有三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生活与工作的界限模糊,却也塑造了她坚韧的性格。 大二时,黄妮超不仅没有停下追求知识的脚步,反而自学考取了会计资格证,这为她每月带来近两千元的收入。然而,她对自己的生活却异常节俭,每月仅花费一二百元,大部分时间,她的饮食简朴至极,仅以两个馒头为食。为节省电话费,她选择每月给家人写一封信,承载着对家人深深的牵挂与思念。

黄妮超的家庭经济负担沉重,母亲因病瘫痪,需要巨额的医疗费用,而她的医疗费用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承担。每个月仅有的2000多元对她来说是生活与治疗的全部支撑,任何一分一毫都不能浪费。即便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黄妮超仍不忘帮助他人,她资助了五名失学女童,每人每月50元,这份爱心源自她对教育的深刻认识与对女性成长的重视。

黄妮超资助女童的故事,不仅体现了她的善良与慷慨,更展现了她对社会公正与平等的追求。她的每一份付出,都是对那些因家庭困难而失去学习机会的女孩们最温暖的关怀。在谈及此事时,黄妮超的语气中充满了遗憾,她希望能够为这些女童提供更持久的支持与帮助,确保她们不会因经济原因而失去受教育的权利。

黄妮超的故事,是对生活的不懈追求、对家庭责任的坚定承担、对社会正义的深切关注的完美体现。她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个面临困难与挑战的人,无论前方的道路如何崎岖,只要心中有爱,就有勇气和力量去克服一切。黄妮超,用她的行动证明了,即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人性的光辉依然能够照亮前行的道路。

扩展资料

黄妮超,女,广东梅州蕉岭县人,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因患上系统性红斑狼疮,2011年在网上发“临终日志”备受社会关注。2012年3月,黄妮超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重症监护室去世。

黄妮超患上重症 (二)

优质回答黄妮超在2001年,读初二时,因全身浮肿疼痛难忍,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她父亲靠维修小家电勉强支撑家庭,每年只能等到病情严重时才送她就医,每次花费近三万元。 2007年,黄妮超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方医科大学,但母亲因高血压和脑中风瘫痪。她从大一便开始兼职,做家教、洗碗、发传单,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她大二自学并通过会计资格证考试,每月收入近两千元,但她每天仅吃两个馒头。

2011年11月初,黄妮超病情恶化,入住北京协和医院。15天后,病情有所稳定,她回家调养。2012年1月上旬,志愿者们回家过春节,黄妮超则去中关村医院住院。住院后不久,她出现咳血症状,于当月18日转至北京军区总医院ICU接受透析治疗。

扩展资料

黄妮超,女,广东梅州蕉岭县人,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因患上系统性红斑狼疮,2011年在网上发“临终日志”备受社会关注。2012年3月,黄妮超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重症监护室去世。

接受生活中的风雨,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经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所以遇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难过的坎。诺翊律网关于黄妮超就整理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