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辨析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辨析

###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辨析

一、诈骗罪概述

定义与特征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编造虚假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其特征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欺骗行为的实施,使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

犯罪主体与对象

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其犯罪对象则是公私财物,无特定限制。

量刑标准

诈骗罪的量刑依据数额及情节判定。一般诈骗罪数额较大标准为三千元至一万元,可追究刑事责任。数额越大,量刑越重,最高可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二、职务侵占罪概述

定义与特征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其关键在于行为人利用主管、管理、经手单位财物的便利条件非法占有财物。

犯罪主体与对象

职务侵占罪的主体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且其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其犯罪对象特定为本单位财物。

量刑标准

职务侵占罪的量刑同样依据数额及情节判定。数额较大标准为三万元,可追究刑事责任。相较于诈骗罪,职务侵占罪在起刑点上稍高,但量刑幅度的设置相似。数额巨大或特别巨大时,同样可处长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辨析

犯罪主体差异

诈骗罪主体为一般主体,无特定身份要求;而职务侵占罪主体则为特定主体,即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行为方式与手段

诈骗罪通过编造虚假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财物,被害人因受骗而“自愿”交付;职务侵占罪则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无需通过欺骗手段。

犯罪对象与目的

诈骗罪针对公私财物,不限于本单位;职务侵占罪则仅针对本单位财物。两罪均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但手段与对象存在显著差异。

四、总结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虽在非法占有财物这一目的上具有共性,但在犯罪主体、行为方式与手段、犯罪对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司法实践中,应准确区分两罪,依据具体案情、证据及法律规定进行判定。了解两罪的区别有助于维护法律的公正与权威,保护公私财产的安全。同时,对于行为人而言,也应明确法律界限,避免触犯刑法,共同营造诚信、法治的社会环境。

职务侵占罪和诈骗罪的竞合 (一)

最佳答案法律主观:

你好, 职务侵占罪 与 诈骗罪 的区别主要有: 1.犯罪主体不同。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职务侵占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2.客观方面不同。主要体现在是否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 首先,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主管、管理、经营、经手本单位财物的权力及方便条件。 其中,主管是指负责调拨、处置及其他支配本单位财物的职务活动;经手是指领取、支出等经办本单位财物的职务活动。

法律客观: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职务侵占和诈骗的区别 (二)

最佳答案职务侵占和诈骗的区别具体如下:

1、主体要件不同:

(1)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财物的行为,会构成职务侵占罪,需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可以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职务侵占罪不是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这项罪名属于公诉案件,需要由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的;

(2)而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犯罪对象不同:

(1)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本公司企业的财物,这种财物实际上已被行为人所掌握;

(2)而诈骗罪的对象是不为自己实际控制的他人财物。

3、犯罪的行为不同:

(1)职务侵占罪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的财物;

(2)而诈骗罪则是用虚构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的财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合同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有何区别 (三)

最佳答案1.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均属于侵犯财产类犯罪,具体而言,职务侵占罪系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的从业人员,在担任某项职务时,利用自己所具有的职权之便,将所在单位内的资金、物品盗窃占有的行为,且涉案金额须达到法定立案标准。

而合同诈骗则是指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置陷阱等手法,从而非法获取他人财产的行为。

2.从犯罪主体角度来看,诈骗罪的实施者可以是任何自然人,而职务侵占罪的实施者必须是特定的主体,即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的从业人员。

3.从客观方面来看,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

具体来说,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行为人在其职务范围内,对本单位的资金、物品拥有调配、处置以及其他支配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关的职务活动。

在此过程中,行为人可能会采取诸如领取、支出等方式来处理本单位的资金、物品。

虽然生活经常设置难关给我们,但是让人生不都是这样嘛?一级级的打怪升级,你现在所面临的就是你要打的怪兽,等你打赢,你就升级了。所以遇到问题不要气馁。如需了解更多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信息,欢迎点击诺翊律网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