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七的梗概 (一)

哈利波特七的梗概

优质回答开端

故事开始时场景在马尔夫(Lucius Malfoy)家,斯内普(Snape)和魔法部的一个官员亚科雷(Yaxley)同时伏地魔哈利·波特打算离开德斯里(Dursley)家的日期。而伏地魔借用了Lucius(德拉科·马尔夫的父亲)的魔杖,因为他自己的魔杖力量不如哈利的。伏地魔打算在哈利搬到安全地点的路上把哈利杀掉,而且当时哈利超过17岁。亚科雷说哈利会在30号,17岁生日时离开,而斯内普认为哈利应该会早一星期出发。

斯内普说对了,哈利打算在17岁生日之前离开德斯里家。那天晚上哈利读到了阿布斯·邓布利多(Albus Dumbledore)的朋友,绰号“狗喘”的道奇(Elphias "Dogbreath" Doge)写的讣告,也在报纸上读到了介绍邓布利多家庭的文化。里面介绍了邓布利多的哥哥阿博佛斯(Aberforth)和姐姐阿丽亚娜(Ariana),让哈利十分伤心,他很遗憾没有机会更多地了解邓布利多。

德斯里一家被两个巫师安全送走,随后凤凰社的成员们把哈利也偷偷送走了。虽然凤凰社的6个成员分别服用了分身药(Polyjuice potion)化成了哈利样子,但是在和海格(Hagrid)一同赶路的途中还是被人了出来,因为哈利的习惯是用解除武装咒语,避免伤害别人。伏地魔和食死徒半途攻击哈利,然而哈利的魔杖还是毁损了伏地魔的魔杖。可惜哈利的猫头鹰海德薇(Hedwig)被杀了。哈利一路艰险终于在韦斯莱家(The Burrow)跟凤凰社会合了。乔治(George Weasley)路上被斯内普用咒语搞掉了一支耳朵,穆迪(Mad-Eye Moody)被伏地魔杀死了。哈利心怀对伏地魔的愤怒想像到伏地魔质问做魔杖的奥利凡德(Ollivander)为什么自己的魔杖打不过哈利的。

几天之后魔法部长来到韦斯莱家给哈利、罗恩和赫敏带来了邓布利多的遗赠。给罗恩的是邓布利多的灭明器(Deluminator, 或Put-Outer),能够把光线全都吸收掉。赫敏收到的是一本用古代鲁因文字(Runes)写得童书。而哈利的是高迪克·格莱芬多(Godric Gryffindor)的剑和哈利抢到的第一个金色飞贼。魔法部长暂时扣留了那把剑。三人怎么想也想不出送给他们这些东西是为了什么,不过哈利在他的金色飞贼上看到一行铭文“我在结局开启”。

第二天比尔(Bill Weasley)和芙蓉(Fleur Delacour)婚礼,婚礼快要结束的时候传来消息说伏地魔攻占了魔法部。哈利、罗恩、赫敏离开和婚礼,先是躲到一个麻瓜的咖啡馆,然而食死徒马上又追了上来,于是他们又转到了格里莫广场 12号,这里是布莱克(Black)家的老房子。这是三人突然意识到在湖中发现的伏地魔的盒子上写着R.A.B.,可能就是小天狼星布莱克的弟弟雷古勒斯(Regulus Arturus Black)。他曾试图再回到湖里毁掉伏地魔的魂器(Horcrux),然而却死在那里。不过家中的小怪物克利切(Kreacher),经过三人劝说,告诉他们弗莱彻(Mundungus Fletcher)从这里偷走了盒子。弗莱彻被克利切抓住,不情愿地承认自己拿那个盒子贿赂桃乐斯·乌姆里奇(Dolores Umbridge),免得自己被逮捕。

寻魂器

在魔法部侦查了一个月之后,三人打算潜入魔法部。他们服下了分身药,伏击了三个魔法部的工作人员试图从乌姆里奇那里偷出魂器。三人进入魔法部之后发现了很多变化,有麻瓜血统的巫师受到公开审问。原本的喷泉没有了,那个地方竖起了一座雕像,一男一女两个巫师坐在一堆麻瓜的尸骨上。三人在人群中走散,但是最终还是发现了乌姆里奇,当时她正在讯问麻瓜后裔。三人把乌姆里奇打倒取走了魂器。三人释放了几名麻瓜血统的巫师,劝说他们尽快离开这个国家。可是亚科雷发现了三人住在格里莫广场(Grimmauld Place)12号,于是三人只得逃到农村,一路颠沛流利。

如此几个月之后,三人偶然听到一段谈话说魔法部里的格莱芬多剑是赝品,真正的不知所踪。哈利请教了菲尼亚斯(Phineas Black)的画像,原来邓布利多曾经用那把剑摧毁了一个魂器。哈利打算去找真正的剑的下落,但是罗恩反对说找那把剑根本没有意义。罗恩与哈利大吵一架后离队了。哈利和赫敏消沉了很多,但是还是决定前往高迪克山谷(Godric's Hollow),说不定邓布利多把真的剑留在那里了呢。

到了高迪克山谷,二人先是去探望了哈利家的纪念地,随后去了墓地,哈利家和邓布利多家的许多人都葬在这里。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个老妇人,是邓布利多家的老朋友,她还曾经写过一本《魔法历史》。二人觉得这个老妇人可能知道剑的下落就跟跟她回家了。可是谁知道这是一个圈套,老妇人是毒蛇娜吉妮(Nagini)假扮的。幸好哈利和赫敏在这里逃开了伏地魔的追杀,不过哈利的魔杖坏了,而赫敏试图用自己的魔杖修好,可是也失败了。

两人又在那里躲藏了两天,终于在一只出现在他们住所旁的雌鹿的带领下找到了格莱芬多剑的下落。剑沉在树林里冰冻的水潭下,哈利脱了外衣潜到水里寻找宝剑,但是哈利身上的魂器却总是误导哈利,差一点让哈利溺死在水中。幸好罗恩回来了,把哈利从水中救出,也从把剑从湖里去了出来。两个人合力用剑把哈利手中的魂器毁掉了。赫敏见到罗恩回来不止是喜悦,还发现了下一步的任务:找到 Xenophilius Lovegood,卢娜·洛夫古德(Luna Lovegood)的父亲向他讨教一路上出现过许多次的格林华德(Grindelwald,岩石森林)记号是什么意思。

死圣物

在洛夫古德家,哈利、罗恩、赫敏听到了许多以前的巫师的故事。比如有三个兄弟战胜了死亡,每人都得因此到了一个圣物。这三件“死圣物”(Deathly Hallows),一个是战无不胜的魔杖,长者杖(Elder Wand);一个是能让人起死回生的宝石,回魂石(Resurrection Stone);还有一个是隐身斗篷。哈利相信自己身上的斗篷就是那一件,所以很兴奋。然而很快他们三人就发现Xenophilius向魔法部告了密。他的女儿卢娜,被魔法部抓住了,所以他想要是他把哈利等人交给魔法部,自己的女儿或许就能放出来。三人逃脱诸多巫师的追捕时颇为惊险,但是哈利仍然很有勇气,他相信只要收集齐三件死圣物就能打败伏地魔。

一连几星期这三人还是没有找到什么死圣物和魂器。他们偶然在收音机上搜到一个电台在讲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此时哈利一不小心吐出 “伏地魔”三个字。伏地魔的名字根本没人敢提起,说出这三个字只会惹上祸端。伏地魔的手下人马上就找到了哈利、罗恩和赫敏,带到了马尔夫家。赫敏受到贝拉(Bellatrix Lestrange)残酷无情的审讯、折磨,追问格莱芬多剑是怎么到赫敏手中的。贝拉以为是从她那里偷来的,其实不是因为她手中的其实是伪造的。哈利和罗恩也被囚禁了,同被抓住的还有迪安·托马斯(Dean Thomas),精灵拉环(Griphook the goblin),做魔杖的奥利凡德以及卢娜。哈利拿出自己的魔镜的碎片向多比(Dobby)求救。多比赶来救了Dean和奥利凡德,可是虫尾巴(Wormtail)听到声音追回来查看,被哈利和罗恩二人制服,不过虫尾巴始终都没有试图要杀死哈利。罗恩取下虫尾巴手中的魔杖,拽下伏地魔为他做的假手,又用这一只假手扼死了虫尾巴。罗恩、哈利和多比此时冲上楼梯去救赫敏。他们很迅速就逃跑了,没有遇上正匆匆赶来的伏地魔。可惜的是多比却在逃跑途中被贝拉杀害。随后几人来到了贝壳屋(Shell Cottage),比尔和芙蓉的家。

哈利和朋友们埋葬了多比,又重新计划一番。哈利向奥利凡德询问了长者杖的事情,决定不去阻止伏地魔从上一任主人邓布利多的墓中寻找魔杖了。哈利转而询问拉环怎么才能闯进古灵阁(Gringott),而且答应把本来是精灵做的格莱芬多剑送给他作酬劳。详细地计划好之后几人出发去了古灵阁,看是不是有机会在贝拉家的墓穴里找到伏地魔另一个魂器。赫敏扮成贝拉,罗恩也乔装打扮。拉环 和哈利一起穿着隐身斗篷走下墓穴。他们走过很多全套终于找到了另一个伏地魔的魂器霍夫帕夫杯。然而就在拿杯时他们却被发现了,拉环抓上宝剑慌忙逃跑,哈利、罗恩和赫敏也惊险地逃了出来。不过伏地魔也终于知道了原来哈利正在寻找他的魂器。

逃跑后不久哈利仿佛又进入了幻境,他看到伏地魔的眼睛也能听到他的话。伏地魔原原本本地说出了所有的魂器都放在了哪里,伏地魔也知道哈利正在找自己的魂器。伏地魔无意间提到自己最后一个魂器还在霍格沃茨学校,哈利怀疑那件魂器附在了学校创始人雷文克劳留下的遗物上。哈利觉得要是像拿到霍格沃茨的那个魂器,就应该马上行动,因为如果伏地魔发现其他的魂器不见了一定会加强戒备。

霍格沃茨的第二战

哈利、赫敏、罗恩在霍格莫德(Hogsmeade)的街上被食死徒碰上,是阿博佛斯的机智救了他们。阿博佛斯在他姐姐阿丽亚娜的画像后边开了一条通往霍格沃茨的暗道。

哈利来到霍格沃茨之后警告管理者伏地魔在秘密行动,低年级学生为了安全都被疏散了,而高年级的学生鼓励留下来战斗。凤凰社的成员也都召集了起来准备帮忙。弗雷德疏远了的哥哥珀西(Percy)也跟家人又团聚了。

哈利、赫敏、罗恩来到有求必应屋寻找雷文克劳(Ravenclaw)的冠冕。马尔夫和他的两个小弟高尔(Goyle)和Crabbe也在那里寻找。Crabbe用错了咒语,把几个世纪以来学生们攒下的乱七八糟的东西烧得一干二净,冠冕也被烧掉了。哈利和朋友们用在那里找的扫帚飞走了,走时还从火里救了德拉科·马尔夫和高尔,但是没能及时找到Crabbe,被烧死在火中。罗恩和赫敏则跑到密室里取走了怪蛇的毒牙,只有毒牙才能毁掉做在霍夫帕夫(Hufflepuff)杯子里的魂器。

弗雷德在一堵墙爆炸时被烧死了,海格也被抓在Acromantulas手里。哈利又一次进入幻境之后,他和罗恩与赫敏推断出了伏地魔的居所在哪里,于是三人来到了Shrieking Shack。他们看到伏地魔命令毒蛇娜吉妮除掉斯内普,伏地魔以为这样就能把长者杖的魔力传到他身上。在被毒蛇咬伤的弥留之际,斯内普把自己的记忆完完全全送给哈利·波特。哈利在冥想盆(Pensieve)里回顾了斯内普的记忆,原来斯内普一直都是邓布利多一边的,而且他一直都对哈利的母亲Lily Evans心存爱意。邓布利多命令斯内普情势危急时杀掉自己,况且放在藏有魂器的指环上的咒语已经造成邓布利多的性命只剩一年了。哈利也发现自己居然也是一个伏地魔的一个魂器,只要哈利还活着,伏地魔就除不掉,哈利一时觉得人生没了意义。哈利叫上纳威(Neville)帮助罗恩和赫敏一起去杀掉毒蛇娜吉妮。 这时伏地魔建议双方停火一个小时,以便双方都能料理死伤者,如果一小时之后哈利不自动出现,那伏地魔就会继续杀戮。哈利穿着隐身斗篷走向死亡森林去面对伏地魔,路上他看到了卢平(Remus Lupin)和唐克斯(Tonks)的尸体。死在那里还有Colin Creevey,一个留下来战斗的学生,才上六年级。他走到死亡森林边缘突然想起金色飞贼上的铭文里的“结局”,于是哈利把金色飞贼放在嘴里,心中想的是“我要死了”。哈利发现那颗金色飞贼里藏着的是那颗回魂石,三间死圣物中的一个。于是哈利召唤回了父母的、小天狼星布莱克和卢平的灵魂,他们飘在哈利两旁,给他帮助和保护。

见到伏地魔之后,哈利发现海格被押作人质。哈利一现出身来就被一记Avada Kedavra咒击倒。哈利醒来时仿佛置身在国王十字车站,碰到了已经去世的邓布利多。也说不清哈利是真的死去,还是邓布利多偶然到哈利梦中来访。哈利发觉咒语击溃了参在自己体内的那一部分伏地魔的灵魂,梦中的火车站角落里有一个将死的生命,或许就是那一点灵魂。他也发现邓布利多曾经奋力寻找三件圣具,不过理由倒并不那么高尚。最后邓布利多兄弟二人和Grindelwald曾有一场决斗,决斗中阿丽亚娜被误伤致死。而事到如今,只有哈利才有资格拥有三间死圣物。哈利也知道了自己的魔杖之所以会击败伏地魔的,是因为曾被哈利的魔杖施过Priori Incantatem咒语;下一次遇到伏地魔时也会有这样的反应,不管他拿的是不是自己的魔杖。邓布利多问哈利是要“一起走”还是要继续活着除掉伏地魔,他选择了后者。

在森林里伏地魔命令海格把貌似死了的哈利带回霍格沃茨学校,杀杀士气。然而纳威勇敢地站起来拒绝加入伏地魔的食死徒队伍。作为惩罚伏地魔给纳威施了咒语还给他头上戴上一定着火的帽子。就在此时霍格斯米德城的男女老幼都冲上前来和霍格沃茨最后的守护者们一道与伏地魔决一死战。哈利趁乱给自己批上隐身斗篷,而纳威也敏捷地解除了自己的咒语,抽出格莱芬多剑一剑下去砍掉了毒蛇娜吉妮的脑袋,藏在毒蛇体内的伏地魔最后一个魂器就这样被毁掉了。同时厨房的门也猛地开了,一群小妖怪在克利切的带领下也参与战斗。紧接着Antonin Dolohov被Filius Flitwick杀死,贝拉被莫丽杀死了。哈利为了保护莫丽不要被伏地魔报复,现出身来。

哈利在大殿里直面伏地魔,表面看起来好像哈利根本没有优势,毕竟长老杖在伏地魔手中。可是哈利猜测长老杖原来的主人不是斯内普而是马尔夫。解除邓布利多武装、决斗时把他打倒的是马尔夫,而斯内普只是依照邓布利多的愿望把他杀掉。然而又是解除掉马尔夫武力的人却是哈利,所以长老杖真正的力量应该在哈利这里。所以伏地魔用长老杖对哈利施死咒时哈利只是用他惯常的Expelliarmus咒语让死咒又反弹到伏地魔身上。伏地魔就这样结果了。

哈利与罗恩、赫敏呆在邓布利多生前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的历任校长的画像对哈利无一不是热情赞扬。哈利用长老杖的魔力修好了自己的魔杖,而长老杖没有留给自己而是放回了邓布利多的墓地里。

结局

霍格沃茨学院的第二次大战之后的19年,哈利和金妮结婚了,有了三个孩子。分别叫做James, Albus Severus 和 Lily。罗恩和赫敏也结婚了,有两个孩子,若思和雨果。两家人在国王十字车站送孩子到九又四分之三月台乘车到霍格沃茨学校时有相遇了。Lily还太小不能上学,Albus进了一年级,而James已经在格莱芬多学院读了很久了。

在火车站哈利、金妮、罗恩、赫敏隔着月台看到马尔夫和他的妻子和孩子Scorpius,这些曾经的对手或许已经和解了吧。顽皮的James看到Teddy Lupin,卢平和唐克斯的孤子、也是哈利的教子,跟比尔和芙蓉的女儿Victoire亲吻。纳威也成了霍格沃茨学院的草药学教授。

火车缓缓开动了,哈利紧追着火车又跑了几步。他看着儿子瘦瘦的脸上写满了兴奋,一面笑着一面不住地挥手,尽管看着自己的儿子渐性渐远始终还是略有所失。最后一点蒸汽在秋天的空气里蒸发尽了,火车也转过一个大弯离开了视线,哈利道别的手还是静静地举在空中。

金妮低声自语道:“他会没事的。”

哈利看着金妮,有些失神地拿下手来摸着前额上的闪电形疤痕,也低声说:“我知道。”

19年了,这块疤再也没有痛过。一切都好。

---

附注:哈利三个孩子的名字都有来历,James Potter 是哈利的父亲,Lily是哈利的母亲,Albus 是邓布利多的名字,Severus是斯内普的名字。

什么是水门事件? (二)

优质回答水门事件 (Watergate Affair) 指美国共和党政府在1972年总统竞选运动中的非法活动暴露后的政治丑闻。

水门是华盛顿的一座综合大厦。1972年6月17日有5个人因闯入大厦内的民主党全国总部被捕。随后的调查表明,尼克松政府为破坏选举的进程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闯入水门只是其中之一。结果导致政府的几个官员锒铛入狱以及美国历史上破天荒第一遭出现的总统辞职。

在5个人被捕后几天,前白宫助理小亨特和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总顾问利迪即被指控犯有盗窃罪和窃听罪。1973年1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首席法官赛里卡主持审讯7名被告。从被捕到受审的几个月内,虽然《华盛顿邮报》不断报道此案,但白宫新闻秘书齐格勒却把闯入水门称作“三等盗窃案”,尼克松总统则否认政府中的任何人员与此有牵连。司法部长克兰丁斯应允进行全面彻底的调查,但在审讯“水门七条汉子”时,检查机关并未大力提出有关证据。赛里卡法官亲自讯问证人,并公开表示他相信案情尚未完全揭露。在7名被告中有5人认罪,另外2人由陪审团定罪。1973年3月23日宣判时赛里卡法官宣读了被告之一麦科德的来信。信中指控白宫至今仍在掩盖它与闯入水门的关系。麦科德还说白宫曾对7名被告施加压力,要他们认罪并保持缄默。在白宫显然有牵连的情况下,尼克松总统于1973年4月17日宣布他已开始一次新的调查。4月30日尼克松公开声明他对卷入此案的白宫工作人员的行动负有责任。他接受了顾问霍尔德曼和埃利希曼以及司法部长克兰丁斯特的辞职,并宣布解除迪安的职务。然而尼克公一口咬定他对政治谍报活动以及掩盖错误的努力毫不知情。同一天理查森替克兰丁斯特任司法部长。他选择哈佛大学法学教授考克斯为水门事件的特别检查官。后来调查中心转向参议院,开始由该院总统竞选活动特别委员会(由参议员小欧文领导)举行由电视播放的公众听证会。欧文委员会根据证词判定白宫和竞选委员会成员有罪。然而只有迪安一个人证明尼克松总统有直接卷入掩盖活动。1973年7月16日前白宫工作人员巴特菲尔德揭露:在总统办公室的谈话都录了音。考克斯和欧文委员会立即(7月23日)票传录音带。尼克松以行政特权和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交出。当赛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交出录音带的时候,尼克松表示可以提供有问题的录音带的文字提要,但以不再索取总统文件的协定作为交换条件。考克斯拒不接受这个建议。10月20日总统命令司法部长理查森解除特别检查官的职务。理查森和副部长拉克尔肖斯宁肯辞职也不执行这个命令。最后考克斯的职务是由副总检察长解除的。群众抗议的怒涛迫使尼克松于10月24日交出了录音带。但赛里卡要的是9盘,他只交出了7盘。白宫声称另外两盘根本就不存在。5月20日赛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向特别检查官贾瓦斯基提交其他的录音带。7月27日—30日期间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弹劾案。8月5日总统提交三盘录音带的文字本,这些文字本清楚表明总统与掩盖活动有关。因此尼克松在国会里失去了最后的支持者。他于8月8日宣布辞职,次日上午11时35分离开白宫。1974年9月8日继任总统福特给予尼克松以无条件的赦免,不受进一步惩处。

2005年5月31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副局长马克·费尔特承认自己就是“水门事件”中那个曾被称为“深喉”的人,曾向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提供尼克松总统“水门事件”的关键线索。1972年,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依据内线“深喉”的消息,捅开“水门事件”的内幕,导致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辞职下台。两名记者一直拒绝透露当时线人的身份,但是总编辑西蒙斯引用了当时一部知名色情电影《深喉》的片名,作为告密者的化名

他把美国总统拉下马

他令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1974年黯然离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下台总统”。30多年来,他没有名字,只留下一个绰号“深喉” (DeepThroat) ,供人猜想。

对于大部分在世的美国人来说,1972年的“水门事件”渐渐淡去,而揭开美国政府这桩丑闻的关键人物——“深喉”究竟是谁,直到2005年5月31日方才揭晓,填补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空白点。

迟到赞誉

当地时间5月31日下午,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北部郊外住宅区。《华盛顿邮报》证实原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二号人物马克·费尔特 (Mark Felt)“就是“深喉”的消息传到这里,费尔特的邻居们奔走相告,雀跃不已。

大批记者迅速聚集到费尔特门前草坪,踩坏了院子里的花草,小区街道阻塞一时。

费尔特的外孙尼克·琼斯向媒体发表讲话,称外公为“英雄”和“爱国者”。30分钟后,面对草坪的门打开,身穿黑色薄毛衣、满头白发的费尔特,在女儿陪伴下依靠金属支撑架,缓缓走出。闪光灯一通猛闪,费尔特抱以开心笑容,并做出一个有力的大拇指向上动作。

邻居中,不乏前总统尼克松的支持者,但他们仍褒奖费尔特能够站出来说真相。

“我不认为他是英雄,也不认为他是个诽谤者。我想他按照他认为适当的手段履行职责,”邻居罗纳德·菲奥里对美联社记者说,“但是我很高兴他在去世之前说出来,美国人应该认识他。”

与费尔特为邻近20年的吉姆·贝克说,“他显示了勇气,我希望他成为其他人的榜样,继续民主进程,监督政府。”

就连12岁的小邻居、与费尔特一墙之隔的乔希·希基似乎也懂事了,他询问大人:“他就是那个让尼克松丢脸的人吗?”

然而也有人指责,费尔特曾经要求在其死后才公开秘密,如今为了获取金钱开口。

“理想人物”

“水门事件”发生前一个月,FBI的传奇掌门人埃德加·胡佛去世,二号人物费尔特被视为当然接班人。在1979年撰写的《FBI金字塔》一书中,费尔特承认当时自认升职有望,“我的业绩良好,我想我等到了绝好的机会。”

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及其亲信也感觉到了费尔特的“野心”。他们认为,既然费尔特的心思在升迁上面,将是避免FBI过多介入“水门事件”调查的“理想人物”。他们大错特错。

最终,尼克松还是坚持在FBI中插入“自己人”,任命司法部助理部长帕特里克·格雷担此重任,凌驾于费尔特之上。白宫企图控制联邦调查局的举动令费尔特大为光火,他成为FBI中抗议白宫阻挠调查的官员之一。

后来公开的录音带中记录,白宫办公厅主任H·R·霍尔德曼曾于1972年告诉尼克松总统,大部分消息是费尔特捅出去的。

费尔特向《华盛顿邮报》记者透露大量内幕,并告诉他,“从那些钱入手”,追踪尼克松竞选资金来源,最后揭开真相。

“水门”事发次年1973年,尼克松离职前一年,费尔特从FBI辞职,全身而退。

1978年,他曾经因为批准搜查激进小组“地下天气”成员的家遭到起诉。费尔特认罪,1981年里根总统赦免了他。“深喉”从此消失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

30年谜团

过去30多年里,费尔特无数次被疑为“深喉”,他从来没有承认过。

1992年出版的《大西洋月刊》杂志报道,1972年1月《华盛顿邮报》负责本城新闻的29岁记者鲍勃·伍德沃德与费尔特联系,就“华盛顿警察部门内部腐败”进行采访。

几个月后,伍德沃德就有人试图刺杀总统候选人乔治·华莱士爆出数条独家新闻。至于消息来源,伍德沃德使用了一个假名,掩盖费尔特才是真正的情报提供者。

“水门”事发之后,伍德沃德再次找到费尔特。只有伍德沃德、同事卡尔·伯恩斯坦和《华盛顿邮报》时任总编本·布拉德利知道“深喉”是谁。他们约定费尔特在世期间绝不公开谜底。

“FBI二号人物,向我们提供了绝佳消息,”5月31日出版的《华盛顿邮报》引用本·布拉德利的话说,“唯一让我惊讶的是,这个该死的秘密居然保持了这么久。”

白宫曾经追查过“深喉”,尼克松本人都曾经怀疑过费尔特。费尔特始终否认自己向《华盛顿邮报》提供消息。“帕特(帕特里克的昵称),我从没有向任何人泄露任何事情,”费尔特曾经这样告诉他的新上级帕特里克·格雷,“他们都错了!”

1997年《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回顾报道中,曾简要提到费尔特,但没有点破谜底。1974年,费尔特曾被一名记者“逼到墙角”,追问他到底是不是“深喉”。费尔特没有直接说“不”,而是说“不论‘深喉’是个真人还是几个人的‘合成体’,我不认为这个问题永远没有答案。”

30多年来,美国人一直在几个可能是“深喉”的人中猜来猜去。

1999年,尼克松辞职25年之后,想从费尔特——“深喉”可能者之一——嘴里掏出真话的记者们仍然无功而返。只有伍德沃德,是唯一可以到费尔特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寓所探望他的人。

时尚中人

费尔特1913年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1942年加入联邦调查局后平步青云。起初,他在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分部工作,在打击犯罪方面成就斐然。

20世纪60年代,费尔特升入FBI华盛顿总部。他办事干练,深得胡佛赏识,很快被提升为他的左膀右臂。

70年代,长相英俊的费尔特经常代表联邦调查局向媒体发表讲话,入时的黑色宽边眼镜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

费尔特对威士忌情有独钟,品位超然。不过,也许是为了营造神秘气氛,伍德沃德、伯恩斯坦合著的《总统班底》,以及同名电影都把“深喉”形容成一个“老烟枪”,实际上费尔特根本不抽烟。

伍德沃德曾经点明,“深喉”是一个人,不是几个人的“合成体”,他在一个执行部门担任要职,喜欢香烟和苏格兰威士忌。(“水门事件”的前因后果

水门事件的开端不过是1972年的一起非法闯入案,开始并未引起太多注意。但两年后,这桩案件掀起的政治风浪导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总统辞职。

水门是华盛顿的一座综合大厦。1972年6月17日,有5个人因闯入大厦内的民主党全国总部被捕。随后的调查表明,这几个人受雇于尼克松的手下。

调查显示,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总顾问戈登·利迪获得25万美元实施破坏选举的计划。利迪曾在联邦调查局工作过,他当时担任尼克松竞选连任的财务顾问。他的肮脏招数包括在位于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总部安装电话窃听器,查阅民主党的文件资料。

潜入水门大厦的5人并非普通窃贼,其中包括前中央情报局探员霍华德·亨特和曾在中情局服务了20年的技术人员詹姆斯·麦科德。麦科德当时正负责尼克松竞选连任委员会的安全。

从这桩闯入案刚刚发生起,《华盛顿邮报》的两名年轻记者,鲍伯·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就开始追踪此事。他们敏感地嗅出,这起丑闻一直连通着白宫。在审判5名闯入者的法庭上,麦科德被要求陈述自己身份,伍德沃德听到他轻声说了一句“中央情报局”。

然而,尽管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用自己的报道让水门闯入案一直没有离开公众视线,尼克松仍然以压倒优势赢得了选举,成功连任。

不过,对水门案的调查也未停止。麦科德给法庭来信,指控白宫试图掩盖它与闯入水门的关系。麦科德还说白宫曾对被告施加压力,要他们认罪并保持缄默。

这一阶段,调查中心从政府转到了参议院,开始由参议院总统竞选活动特别委员会(由参议员小欧文领导)举行由电视播放的公众听证会。尼克松的助手们开始接受调查。白宫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尼克松责令两名助手辞职。此后,他又解雇了白宫顾问约翰·迪安,因为后者公开了白宫如何试图用钱堵住水门大厦闯入者的嘴巴。

尼克松总统坚称自己对掩盖水门事件真相的行为一无所知,他说他从未鼓励手下在竞选过程中采取任何不当手段。但欧文委员会根据证词判定白宫和竞选委员会成员有罪。

谎言最终被戳穿。除迪安外,尼克松的前白宫工作人员亚历山大·巴特菲尔德也站出来揭露说,在总统办公室的谈话都录了音。参议院要求白宫交出录音带,尼克松一开始坚持不交,甚至动用权力解除负责调查此案的独立检察官考克斯的职位。在民众抗议的怒潮中,尼克松最终不得不交出录音带。录音带证实了总统与水门事件的直接关系。尼克松于1974年8月辞职。

“水门事件”关键人物命运

理查德·尼克松总统:1968年、1972年两度当选总统的尼克松在1974年黯然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辞职总统。此后,他生活了20年,撰写了多部有关国际事务的著作以及生平和政治生涯的传记。尼克松1994年去世,享年81岁。

参议员萨姆·J·小欧文: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的民主党参议员,当时担任参议院总统竞选活动特别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被简称为水门委员会。后来,他从参议院退休,返回故乡北卡罗来纳州的摩根顿。他撰写了3本书。1985年去世,享年88岁。

鲍伯·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当时是负责调查闯入案以及其他尼克松政府活动的《华盛顿邮报》记者。水门事件后,两人撰写了大量著作。伯恩斯坦后来成为《名利场》杂志编辑,伍德沃德目前是《华盛顿邮报》助理常务编辑。

查尔斯·科尔森:当时是尼克松总统的特别顾问,曾成立了所谓“管道工”小组,调查白宫泄密情况。在狱中服刑数月。目前,他是作家,是“监狱奖学金”创始人。2005年2月被《时代》周刊评为“美国25个最有影响力的新教徒”。

约翰·埃利希曼:当时是尼克松总统国内政策顾问,亲自领导了“管道工”小组。狱中服刑18个月。后来成为作家、商业顾问。1999年在亚特兰大去世,享年73岁。

H·R·“鲍勃”·霍尔德曼:当时是尼克松总统的白宫办公厅主任,狱中服刑18个月。曾撰写自传,后成为加利福尼亚州一名房地产发展商。1993年67岁时去世。

E·霍华德·亨特:当时是白宫“管道工”小组成员,组织了在水门大厦民主党全国总部安装窃听器的行动,狱中服刑近3年。目前居住在佛罗里达州撰写间谍小说。

G·戈登·利迪:当时的身份是前联邦调查局探员策划了水门闯入事件。狱中服刑4年多。后来成为演员、作家、电台脱口秀主持人。

被执行死刑的前几分钟,死刑犯都会做出什么事? (三)

优质回答目前世界上70%的国家都已经禁止死刑,虽然我国依旧在执行但也是奉着少杀慎杀的态度,因此虽然大案破案率极高但死刑的案子却越来越少,这是我国司法进步的象征。所以如今能被执行死刑的无一不是罪无可赦之徒,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他们也是形态万千。哪怕再凶恶的歹徒在即将走到人生终点时内心也不会平息。那在执行死刑之前犯人一般都是什么状态呢?有狱警就说出了真相。

犯人在死刑复核下来时和其他犯人一样都是吃大锅饭睡大通铺的,只是死刑复合下来时他才会被单独隔开,有些犯人可能会在这一夜畏罪自杀因此需要几位干警和表现好的犯人与他一起度过这最后一晚。很多罪犯在执行前都是一个劲儿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甚至叫嚣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但当死神真的来敲门的时候他们大部分腿都已经软的直不起来了,在被通知后整个人呆了几秒钟,之后开始焦躁起来,一会儿大哭一会儿笑,有的还会大吼几声。

知道死讯之后狱方会让他们留下遗嘱,还有什么要跟家属说的都可以写下来,这时候很多穷凶极恶的歹徒也会表现出内心中较有良知的一面,毕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有的甚至会像受害人及其家属道歉等等。第二天的断头饭有不少犯人会吃的泪流满面,基本上都是吃了几口而已就吃不下去了,那种状态换谁都味如嚼蜡吧。送上刑场的途中吓得屁滚尿流也不在少数。

还有的犯人就比较有“心机”了,总所周知我国对精神病罪犯都是从轻处罚的,精神病也成了许多罪犯的一张“免死金牌”,有的罪犯为了伪装成精神病,在进监狱后情绪会突然出现反常,话开始渐渐变多,颠三倒四的有时还又哭又笑,跟他讲纪律还会用一双直勾勾的金鱼眼傻乎乎的盯着你,有时候甚至还会吃下自己的排泄物,让人觉得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被识破之后又开始绝食,总之就是各种不配合,想着拖延行刑时间或者能逃过一劫就最好,但是最终还是难逃被送上刑场的命运。

有一小部分罪犯自被判死刑之后就表现得非常平静,或许他们内心已经几近崩溃,但外表上看却像是没事人一样,甚至对自己所犯下的过错表现的十分无所谓,曾经有一个死刑犯自15岁开始就多次入狱,从盗窃到抢劫再到强奸,最后一次在入狱时已经是一个死刑犯了,当时他才20出头,教管跟他已经是“老相识”了,在问到他这么年轻为什么要屡屡犯错的时候,他竟称不过是“玩输了”而已,对自己的生命似乎一点也不看重,这样的人你也很难指望他能尊重他人的生命了,可以说是死有余辜。

我国司法制度这近几年进步飞快,这点从死刑案例越来越少这方面就可以看出来。秉着少杀慎杀的态度,现在会被判处死刑的犯人无一不是证据确凿,罪无可赦之人。但即使是无恶不作的死刑犯,在面对死亡时没人可以泰然自若的接受结果,那死刑犯在被执行之前都在做什么呢?

在核准死刑前犯人还是和普通犯人住在一起的,但在核准之后会被转移到一个独立的牢房,一般在这时候都会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了。临刑前一夜会有表现较好的犯人和教官陪同度过这一晚,为的是防止犯人因为内心崩溃而自杀,这期间犯人一些合理的娱乐要求也会被同意,例如想打打扑克牌之类的,女犯人则比较复杂一点,在临刑前一夜狱友会帮她化个漂亮的妆容,梳头发涂指甲油等等,让她可以漂漂漂亮的上路。

并且在临刑前许多犯人都已经自知难逃一死,心里会有很多感叹,自己的一生什么时候最开心,什么时候最难过,有那些成就又有那些遗憾。有的会谈及自己的家庭,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对不起谁等等。给受害人道歉的也不在少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很多人在这个时候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坦白自己为何会犯下这样的过错,感叹自己的人生。这时候的犯人是非常脆弱的,需要有人倾听他们内心的世界,并安慰他,稳定他们的情绪,否则很可能会精神崩溃而出现意外。

在执行前的早上会安排罪犯的最后一餐,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吃饱好上路”的说法,死刑犯的最后一餐可以自己提出,狱方一般都会满足。有的会想要最后再吃一次亲人做的饭,这也是可以同意的,如果没有亲属送饭也没提出想吃什么狱方也会在食堂安排一份较好的伙食。不过即使是再好的大餐在这一刻肯定也是味如嚼蜡的,大部分犯人随意扒拉两口也就不吃了,任谁都不会在将死之前还胃口大开吧。

之后会安排最后的家属会面。这时候犯人可以和自己最亲的几位家属告别,一般都是嘱咐兄弟或亲戚要照顾好自己的父母,交代自己的一些后事等等。这一刻哪怕再凶恶的歹徒也会表现出自己最贴近人性的一面,即使是犯人罪有应得,但这生死离别的一刻甚至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景也是令人感慨万千的。交代完后事之后就会直接押赴刑场执行了,这时候家属是不能陪同的,只有在火化之后才能去领取骨灰。

死刑犯在被执行死刑的时候,为何非常听话? (四)

优质回答很多人听过秋后问斩之说,对于死刑犯,一般是秋后肃杀之时,问斩于菜市口等地方。有人就会问,很多死刑犯在执行死刑的时候,为何那么听话?听话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因为他们已经认命了;一个是他们被捆绑起来,没有相应的力量反抗了;还有一个是他们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安心了。

一、他们觉得,已经走到这一步了,那就没有必要挣扎了

很多人有这样的心理暗示,要是很多医生暗示这个人有病,会有某些症状,一段时间之后,这个人的情况,如同医生的暗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暗示作用!心理暗示的影响力之大,很多人都体验过。

死刑犯在被执行死刑之前,会被心理疏导,让他们知道,这个事情,最终是要到来的。不管是无神论者,还是有神论者,相关的心理疏导,会有相关的人员进行,目的是为了让死刑犯知道,自己做的错事,就要自己承担相应的后果。

就算不接受这样的死刑判决,也是要进行的。最高法院的死刑核定已经下来了,这个是没有办法更改的。要是死刑犯不接受,可以提起上诉,要是上诉之后维持原判,那么,死刑这个事情,还是会到来的,这是一个客观现实,不以他人意志为转移的。

死刑犯在知道死刑即将到来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心理上的波动,也可能会有一些行为上的冲动,但死刑的到来,是肯定的。死刑犯在临死之前,会有一定的心理疏导,让死刑犯接受死刑这个事实。有人说,这不是PUA吗?不是,因为对一个僵死之人做这样的事情,没有意义。

让死刑犯接受死刑事实了,那么,死刑犯就会自我心理暗示,最终接受了这个事实。我们当下采取的死刑,一般是注射的方式,时间很短,几乎感受不到痛苦,所以,对于一些死刑犯而言,也是能接受的。所以,他们没有那么多过激的举动。

二、有些死刑犯就是不接受死刑的现实,就采取了强制性措施

有些死刑犯在执行之前,就知道了死刑的时间。当然,这是相关人员通知的。通知他见家属,询问他想吃点什么好吃的,这都是强烈的暗示信号。他们不接受这样的结果!有人说,他们肯定是犯法了,是做了罪大恶极的事情,才会判死刑的。但他们失去理智了,就是不接受这个事实,不管自己的行为是否错了。

他们对死刑判决,不认可。哪怕这个死刑判决是最高法院核准之后的结果!他们也接受心理疏导,但他们不愿意接受判决结果,就采取各种行为来对抗这个判决,可能是自我伤害,可能是伤害别人,可能是见家属的时候,伤害家属。

对于这样的死刑犯,一般会采取强制措施。他们就是那么倔的人!无论是在看守的时候,还是执行死刑的时候。要是不严加看护,这样的人,指不定做出什么举动来,让人大吃一惊呢!这样的人上刑场,虽然不是五花大绑,但也是采取了很多强制性的措施。让他不能随意动弹!

虽说执行死刑只是一会儿,但之前的过程,还是比较艰难的。我们不同于古代,古代的犯人,一般是饿上一段时间,让他们手无缚鸡之力,这样就可以按照规定执行死刑了。我们还是人性化的处理。对于一些不知好歹的人来说,用强制性的方式,比较合理。

行为异常的死刑犯,采用了约束性措施之后,再进行注射死刑,就简单很多。在外人看来,这些人也是没有反抗的。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些内行人看到死刑犯躺在注射床上就知道,他们被约束了。被约束的原因,就是他们反抗太厉害了。

三、死刑犯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他们放弃了反抗

有些死刑犯知道自己犯了法,也知道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后果。但是,他们还是有一些未了的心愿,希望相关人员能帮忙。有些可能是见一下之前的爱人,相关人员会选择帮忙,见面了以后,坦诚聊天,也算是完成了自己心愿。

也有死刑犯可能是为了嘱托家人一些事情,相关人员也是会帮忙的。要是他实现了愿望,基本上也算是在这个世上的心愿实现了,既然没有了遗憾,那么,抵抗就失去了意义。抵抗的原因是不想死,他们已经知道了此事必然要到来,心愿已了,何必挣扎?

有些人觉得,死刑犯难道就活够了?不一定,但是,他们犯了死罪,就应该受到严厉惩处。对于他们而言,是承担后果;对于其他人而言,提供了一个借鉴,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所以,他们得走。只不过,他们走的时候,就比第二种好很多,最起码,走得很安详。

这样的死刑犯,是想明白了,也是活明白了。既然犯了死罪,还完成了心愿,那还有什么可说的。不接受抵抗,选择接受死刑,也是他们的坦然。面对的死刑犯,大家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我们一起讨论下!

死刑犯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是怎样的过程,犯人是怎样的状态? (五)

优质回答死刑作为最严厉的刑法,一般都用来处置罪大恶极之人,死刑这种刑法的存在对社会的稳定起到很大的作用。死刑执行前犯人心理肯定持续波动的,可能由不怕到怕,也可能由怕到不怕,这些思绪更多的由自己的成长之路来决定,如果心里有遗憾肯定会怕死,如果无怨无悔肯定会很洒脱。

心燥如焚,坐立难安,想迫切完成一些遗愿

有的囚犯在处刑前是非常急躁的,因为他们意识到这是人世间最后一日,但如果还有很多心愿未完成,就会寝食难安。比如,有的想见上亲人的最后一面,有的是要吃上妈妈煮的饭菜,也有的想饱餐一顿,恶狠狠的吸包烟。但并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被满足的,部分看守所会尽量去帮助他们满足遗愿,尽个最后的人情;但如果是不合理、超出能力范围内的要求,就不会得到满足。

不动声色,非常淡然的接受其次

这种人一般是狠角色,生前可能干了很多穷凶极恶的事情,例如杀人放火、贩DU等,所以才会那么淡定。他们的经历已经多到不畏惧死亡,并且他们自身也意识到自己犯下的罪恶,不足以用死亡来抵消,所以心态才会这么“平和”。有人曾说,有个死刑犯临行前淡然地和其他人打了个招呼,面无表情的被压走了。所以这类人,内心没有太多的情绪活动,默默接受到来的安排,因为这都是他们要承担的后果。

有没有什么特殊待遇?

死刑犯和其他犯罪嫌疑人有区别,死刑犯的特殊待遇就是要依法戴上械具,也就是手铐、脚镣。死刑犯在被执行死刑前,一般有三种表现,一种是神情麻木,表情呆滞;一种是情绪激动,胡言乱语;另一种就是心理素质超好,很平静。大部分死刑犯在最后一晚,都会彻夜无眠。

结语

总之,死刑执行前的犯人的状态是很复杂的,有不甘、有怨恨、有思念、有害怕、有喜悦。但是这些人无论是什么原因走到这一步,都是罪有应得,他们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这要求我们要懂法律,也要畏惧法律,不该做的事一定不要做,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有时候死刑对他们来说也是解脱。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他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的是死刑判决并且应该没有什么机会上诉成功但是这些对于他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诺翊律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