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那些沦为慰安妇的女性有多悲惨? (一)

二战时期,那些沦为慰安妇的女性有多悲惨?

最佳答案沦为慰安妇的女性只有少部分能幸存,其余的都惨死了。

01、慰安妇。慰安妇是日本军队创立一种非人道的制度,这种制度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日军的生理需要,以此来保持日军的战斗力,进而完成侵略整个亚洲的目的。日本在二战时野心非常大,当时日军士兵非常多,而对于士兵来说除了食物这些需要,还有生理需求。

在1888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日军军队疯狂扩大,军队扩大了,士兵的生理需求也更多了,所有当时就有幕后黑手发大财,其中不乏是通过买卖人口来的。后来世界对于这种行为进行严厉的评判,这事就没有那么猖狂了,也在这个时候慰安制度出现了。

二战时期,日军先是在上海建立慰安所,当时人们并不知道慰安所是干嘛的,日军就以此来欺骗女性。表面上是招工,招什么食堂服务员或者女佣人之类的,那个年代工作并不好找,所以很多人都上当了,进去发现并不是什么当佣人服务员而是慰安妇。

慰安妇的人群都是来自各地的,有的来自日本本土,有的来自朝鲜半岛,有的来自中国,甚至有的还来自东南亚,荷兰。这里有个说法,说日本本土来的慰安妇又叫做女子挺身队,原意就是为国家做贡献,真的龌龊。而且据说慰安妇人数高达几十万。

02、慰安妇的悲惨命运。慰安妇大部分人都是被哄骗或者被强行抢过去的,这些人的命运都是非常凄惨。慰安妇要经过一系列检查才可以被关进“牢笼”中,假如身体出问题的,那么直接就会被日军残杀。这是因为日军发现当时很多日军都感染性病,得性病死亡的人远超死亡的人。

哪一系列的检查对于女性来说是非常耻辱的,那些身体没问题的人也无非是从一个地狱走向另一个地狱。她们基本上是十多人被关在一间房子,房子里是不见天日的,环境更是非常的糟糕。

日军对待她们也非常的粗暴,只要生理需求来了就会将她们拉走,完全不顾她们的感觉,也从不考虑她们的身体,在日军眼里她们只是一种工具。据说她们一天遭遇十几次这样非人的遭遇,其中醉酒的日军是让她们最恐惧的,因为一旦被拉出去就意味着死亡。

对于怀孕的女性,他们会将其残忍的杀害。这些女性也是经常吃不饱的,食物有时候是一天一次,有时候两次,完全是看日军心情,水有时候两天才给一次,很多女性都熬不过去死去了。而这些女性最后的命运都非常悲惨。

大部分女性都被日军残杀,一些幸存者得以逃出来,但那段如同地狱般的经历折磨着她们的一生,很多幸存者只要一提起那段往事眼泪就会止不住的流下泪,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她们当时面临着怎样的黑暗,愿世间不要出现这样的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物介绍,越多越好,每个100字~200字。 (二)

最佳答案1930,年轻的保尔·柯察金在医院接受了第四次手术,取出了那块战争中嵌入心脏的弹片。医生明确告诉他,即使手术成功,再工作也是完全不可能的,等待着他的将是失明和瘫痪……

往事如潮水从保尔心头流过,唤起他对生活和亲人的依恋。

十五年前,保尔才16岁。母亲在市长里辛斯基家当厨娘,哥哥阿尔焦姆是个憨直的铁路工人,贫穷和饥饿的阴影时刻笼罩着这个家庭。里辛斯基的儿子维克多为了寻开心,以3个硬币的代价让保尔从桥上往河里跳。为了得到那个硬币补贴家用,保尔不顾生命危险真的从桥上跳了下去可当他找到维克多要钱的时候,反被维克多诬赖为抢钱的流氓。保尔实在忍不住,把维克多狠揍了一顿。镇上医生图曼诺夫的女儿冬尼亚看在眼里,很为保尔不平。 德国人占领了舍佩托夫卡,里辛斯基率领镇上的人迎接德军入城。正在面包坊当学徒的保尔在市长献给德国人的面包里撒了烟末。德国人因此大出洋相,保尔也为此遭到鞭打。冬尼亚代替父亲到保尔家给他敷药,对这个野性而勇敢的小伙子产生了好感,可是生性倔强的保尔却不愿搭理她。

里辛斯基在家举行盛大舞会,招待德军上校克莱尔。保尔趁人不备偷走了上校的手枪藏在了一个废弃的砖窑里,被冬尼亚无意中发现。冬尼亚担心保尔因此会遭到更大的灾难,尾随保尔来到砖窑,在保尔离开之后偷偷把手枪取了出来藏到了自己的家里。

保尔到老板普罗霍尔开的酒店打杂,亲眼目睹老板压榨女工并把她们交给德国兵糟蹋。保尔痛打了普罗霍尔,救了准备投河自尽的女工弗罗霞。

游击队派朱赫莱来到了舍佩托夫卡,领导铁路工人破坏德军的弹药运输。这个高大魁梧的水兵和阿尔焦姆经常来往,也和保尔成了好朋友。朱赫莱教保尔拳击和搏斗,也经常给保尔讲解革命的道理。在他的安排下,保尔到铁路机车厂去当了一名电工。

在冬尼亚的内心世界里,保尔是一个迷。他的出现使她惊喜地看到了另外一种人生。她把自己对保尔的爱恋告诉了父亲。图曼诺夫医生没有阻止女儿的选择,而母亲心中却早有了门当户对的女婿,保尔的出现使她非常担心。

保尔在冬尼亚的热情面前渐渐放下了本来的矜持而开始爱上了这个美丽大方的女孩子,他把自己所有的秘密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冬尼亚,还把她带到工人们中间,介绍给自己的朋友。他的好朋友谢廖沙却对冬尼亚很不以为然。

德国人撤走了。小镇的人们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彼得留拉匪徒又象旋风一样刮了回来。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里辛斯基一伙又和这帮匪徒勾结在一起。朱赫莱被捕了,在押解的路上正巧遇见保尔。保尔勇敢地打伤了押解的匪徒救下了朱赫莱。但这件事被维克多告密,保尔被抓到了监狱遭受了酷刑。

彼得留拉要亲自检阅他的部队,步兵统领让人清查监狱,保尔机智地躲过匪徒的盘查逃了出来。冬尼亚热心地掩护了他并让他住在自己家里养伤,但保尔不愿意这么躲藏下去。他告诉冬尼亚,他要离开家乡去参加红军。分别前夕,这对恋人表示了彼此的爱慕和互不辜负的决心。

保尔找到了红军骑兵团,他一心想当骑兵却被团长分配当了宣传车长--指导员丽达的助手,这使他很不开心。丽达是个精明干练的女人,有很高的政治修养和文化水平,保尔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在一次侦察任务中,保尔的坚定沉着和执拗的性格给丽达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她对身边这个不爱答理女人的新世界战士刮目相看。

凶残的匪首古罗伯在红军到来之前在镇上大肆追捕地下党员,朱赫莱组织劫狱失败,冬尼亚的父亲图曼诺夫医生企图行刺被占罗伯击毙,谢廖沙的姐姐瓦丽亚给游击队暗送情报也被古罗伯在广场当众绞死。恼羞成怒的古罗伯强迫冬尼亚母女站在看台上观看绞刑的全部过程,冬尼亚当场昏了过去。

这一切都被执行侦察任务混进人群的保尔看在眼中。

红军解放了保尔的家乡,心情恍惚的冬尼亚却在母亲的精心安排下和另一个男人坐上马车离开了这个城市。保尔目送冬尼亚离去,非常难过。

保尔跟着部队离开了家乡舍佩托夫卡,他的好朋友谢廖沙参加了红军,这使得保尔因为冬尼亚而变得沉重的心情逐渐开朗起来。

骑兵团的政委丘扎宁是个自私而阴险的人,他经常纠缠着丽达。一次,在他酒醉闯入丽达帐篷强行非礼时,被保尔发现狠揍了一顿。丽达很感激保尔,继而也对保尔产生了爱慕之意。第二天团长在队列前追问打人的事,却被全体战士搪塞了过去。丘扎宁被调走,丽达当了团政委。

敌人即将全线崩溃,上级要求骑兵团配合渡河战役。团长设计调两个营的战士佯装主力正面进攻引开敌人火力,保尔和谢廖沙都在其中。丽达知道这些派出的战士将是全数牺牲,强烈要求和他们一起去。激战前夕,丽达把保尔久到白桦林,她克制不住自己青春的冲动第一次亲吻了保尔。

战斗进行得很惨烈,保尔表现得非常英勇。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生命垂危。就在医生准备签发死亡通知书的时候,他却又神奇地活转过来。

照料他的护士就是当年被他救活的酒店女佣弗罗霞。保尔昏迷中把弗罗霞当作了丽达,不断呼唤着她的名字。弗罗霞克制着自己对保尔美好的情感,自觉充当着"丽达"的角色并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了保尔。在保尔拆去眼睛纱布的那天,看到的是弗罗霞留下的一封信,她告诉保尔,她已经离开医院,参加红军去了。

保尔出院后急不可待地找到了丽达的寓所,使他意外的是看见丽达正和一个也姓"乌斯金诺维奇"的青年男子亲热地搂抱在一起。保尔误会丽达已经有了丈夫,他什么也没有说,转身离开了丽达的家。

保尔烦躁地走在大街上,从街头张贴的苏维动作布告上看到了朱赫莱的名字。他找到朱赫莱请求工作,朱赫莱喜出望外,立刻安排他成为特别行动委员会(契卡)的一员。

立刻是接连几天紧张的会议,保尔了解到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目前面临着严重的反革命颠覆。要破获一个企图阴谋爆炸的行动计划,保尔和几个"契卡"成员化装成电工进入了一辆波兰特使的专列火车。在搜查的过程中,保尔意外地遇见了维克多的妹妹内丽亚,她现在已经是雍容华丽的贵夫人。当她认出这个"厨娘的儿子"时,惊讶他在夺得政权后竟然还是这样寒酸。保尔向她追问起维克多的下落,引起内丽亚惊慌。

保尔奉命到监狱提审犯人,他在即将被枪毙的犯人中发现了维克多。这使保尔很感震惊。果然,伪装混上专列的"代表"就是维克多,他终究和保尔选择了截然相反的两条人生道路。凶猛的暴风雪横扫着乌克勤克俭兰大地。由于残余匪徒的破坏,铁路运输一度瘫痪,大批的木材堆积在山里运不出来。基辅城内的人民没有取暖的木柴,很多老人和孩子被严寒夺却了生命。

朱赫莱召开市委紧急会议,决定派一支300人的青年筑路队去博亚尔卡赶修一条窄轨铁路,把木料运到基辅。保尔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筑路队。

筑路队员们出发了。博亚卡尔环境的恶劣比人们想象的更糟。住宿简陋、粮食紧缺、没有后续增援、匪徒不断骚扰和伤寒病的传染使得很多人动摇和退却。战争中留在身体里的弹片使保尔的身体愈加虚弱,但他始终顽强地坚持着。就在铁路快要修通的前夕,严重的伤寒使他终于支撑不住而倒下了。

人们把重病的保尔抬上火车,并通知油线保护和照顾。不料,中途一个同样是死于伤寒的栗色头发的青年被人们误当成保尔交换台 下了火车。消息传开,大家都非常伤心,丽达和朱赫莱更是悲痛万分。

顽强的生命力使保尔战胜了死神的纠缠,但心脏里的弹片却时时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在他的要求下,组织上让他到工厂仓库担任管理员。他发现有人利用职权和偷窃集团联合作案,盗卖仓库的国家财产。保尔不顾危险坚持追查,遭到歹徒的暗算。

《共青团报》漂亮活泼的女记者安娜爱上了保尔,多次大胆表白,但保尔却始终想念着丽达。安娜赌气和保尔的战友杜巴瓦结了婚。但杜巴瓦酗酒散漫,嫉妨心很重,保尔劝说无效,很为他担心。

战后的基辅百业待兴,保尔成了城市消除流浪儿童委员会的主席。面对这些调皮成性的小流浪儿,保尔感到比在战场对付敌人更加艰难。就在这个时期,保尔找到他最敬重的州委书记托卡列夫,请这位1903年的老党员做自己的入党介绍人。

保尔当选为参加全俄共青团代表大会的代表到了莫斯科,在会议上意外地见到了丽达。他按奈不住凡心的激动终于向丽达吐露了真情,不料丽达告诉他,她已经是一个3岁女孩的母亲了。保尔克制住内心的疼痛平静地和丽达告别,他告诉丽达,明天他要在大会发言,希望丽达一定来听。

保尔的发言很受欢迎,但丽达却没有按时赴会。这使保尔很失望。散会的时候,有两个安全部的人找到他,从他们口中保尔才知知丽达在几个小时前被安全部的人逮捕了。

保尔找到在中央"契卡"工作的哈列维,激动地为丽达辩护。哈列维却劝保尔不要意气用事,现在情况复杂,这样未必会帮到丽达。他让保尔提前离开莫斯科。

保尔回到基辅,却得到托卡列夫逝世的消息。这使他万分悲痛。

保尔接到组织通知,让他暂停工作到黑海休养。他漫步海边,心情也象大海一样难以平静。这时,他收到了丽达托人捎给他的日记。保尔开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的写作。

保尔不愿意老是呆在疗养院接受照顾,他急切地想重新参加工作。但专家会诊的结果却使他如雷轰顶:双腿很快要瘫痪,双目很快会失明,生命最多还能维持半年……就在他绝望的时候,又得到小说稿被邮局丢失的消息。这意想不到的沉重打击使保尔接近崩溃,他的双目彻底失明。

保尔带着朱赫莱送给他的手枪来到海边,想结果自己年轻的生命。但往事象闪电般从脑海出现,牺牲的战友们好象都在讥笑他的懦弱。保尔终于失消了轻生的念头。他不愿在疗养院继续耗费时间,回到了他的家乡舍佩托夫卡。

哥哥阿尔焦姆已经成家,但母亲却在一个月前去世了。保尔来到母亲的坟前,想起母亲含辛茹苦的一生,不禁泪如雨下,痛哭失声。

他来到当年那座木桥,却意外地见到了冬尼亚。两人在黄昏的夕阳里伫立,好象又回到少年的时光。冬尼亚鼓励保尔一定要把书写完,她认为,只要他想做的事就一定会做到,因为他的意志象钢铁一般坚强。

达雅风尘仆仆从莫斯科突坏嚼矗��某鱿指�钕莺诎档谋6��垂饷鳌K�私獗6��娑�制胀ǖ囊簧��渎�员6�难瞿胶统缇矗��睦�6�油房�夹醋鳎�⑾虮6�砺读苏娉系陌�椤K�堑艄ぷ鳎�ㄐ陌镏�6�词椤

秋天到来的时候,保尔日夜想念的朱赫莱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终于出版,而且立刻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朱赫莱带来了印刷精美的小说,还代表国家把一枚红旗勋章挂到了保尔的胸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名句名段:

保尔·柯察金: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给予人只有一次。应当这样度过人生:回首往事,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的时候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本书中的主要人物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乌克兰人。他,平凡而伟大,打过工,参加过红军,还担任过共青团委书记。 在一次攻克敌人暗堡的战斗中,年轻的保尔负了重伤,左眼失明。但他仍坚持工作,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双目失明,下身瘫痪。可保尔未被病魔所吓倒,他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靠口述,请亲友笔记,创作了《暴风雨的儿女》这部长篇小说,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保尔那种为人类进步和解放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崇高理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那种不畏任何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精神;那种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不正是现代化建设所提倡的精神吗?

江塘集中营的女俘被日军糟蹋了吗 (三)

最佳答案江塘集中营女俘糟蹋肯定是有的。

【历史背景】南京浦口集中营曾爆发4次暴动,很多优秀共产党员牺牲在暴动中,4000多人的战俘营,抗战胜利时最后逃出来的只有三四百人。而整个南京大屠杀中,被日军屠杀的战俘更是达到了十几万人。

据该剧导演金韬介绍,反映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视剧不少,但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被忽略了,那就是南京浦口集中营曾爆发四次暴动,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牺牲在暴动中,四千多人的战俘营,抗战胜利时最后逃出来的只有三四百人。而整个南京大屠杀中,被日军屠杀的战俘更是达到了十几万。金韬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这些烈士,应该有个交待,更要告诫后人不要忘记这段历史。”所以,电视剧《江塘集中营》就以现在已知的史实为基础,重点描写了集中营中“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斗智斗勇”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在那个特殊的“战场”上的殊死搏斗。“我觉得整个故事就像抗战时候的‘无间道’,题材非常新颖,是所有抗战题材电视剧中没有拍摄过的。”

为真实再现那个时代浦口战俘营的场景,金韬率剧组在安徽明光搭建了一处与原型比例近乎1:1的战俘营,该剧80%的篇幅都是在那里拍摄完成的。开拍前半个多月,全体演员提前进入阴暗潮湿的“集中营”,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体验当年的战俘生活。金韬规定,演员进组后每天要长跑5公里,他自己有空也带头参与。此外,演员们还要进行拼刺刀、冲锋等军事训练,此举的目的是把他们脸上安逸生活留下的痕迹去掉。剧组还严格规定每一个演员都不准串戏,必须全身心地融入到故事、人物中去。

这个电视剧是以浦口集中营为原型的,主要是描写南京浦口集中营、深刻揭露侵华日军非人道虐待战俘,这部电视剧的原名是《浦口1945》,由于该剧聚焦的是日军战俘营的故事,《江塘集中营》表达更能现实准确,于是到了后期该剧由《浦口1945》更名为《江塘集中营》。江塘集中营是侵华日军在中国设立100多个战俘集中营之一,位于南京浦口,该集中营曾关押了五六千名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的战俘,曾爆发4次暴动,许多国共两军战俘在暴动中牺牲,最后逃出来的不足千人。 所以说江塘不是一个地名,是一个集中营的名字.

2.老兵们回忆,战俘营三面环水,设有三道铁丝网,四周设有岗楼。日军强迫战俘每天进行16小时的苦役劳动,吃的是冻坏的山芋、麦麸子或者是整煮的麦子。因为没有厕所,战俘们吃的整煮的麦子不容易消化,拉在煤堆上发芽长草到处都是。有时鬼子还放狗咬战俘,曾咬死过多人。每天早上,日本军医都要指挥战俘抬死人到坝子窑乱葬岗子,草草埋掉。也有一大批军人进行反抗,先后发动了4次暴动。最大的一次暴动有1000多人参加,但大多数人被鬼子打死后扔进大河中,只冲出去几十人。在战俘营旁的大河里和乱葬岗子上,至今仍有累累白骨,长眠在此的抗日英灵至少达4200人。因为战俘营初期是分6批从各地押运了5000名俘虏来到这里的,其规模长期保持在5000人左右,战俘人员不足时就补充新的人员,至抗战胜利时幸存者只有800多人。1989年,为了纪念战俘营死难将士,浦口区政府在战俘营旧址上重新竖立纪念碑。

具体暴动事件:

一九四二年八月十九日傍晚,战俘们先后从煤场、码头回到战俘营。日军警卫队按惯例在操场上集合点名。就在这时,有一个战俘大喊:「吃烟吃酒咧!」这是暴动计划中规定的行动信号,战俘们挥舞铁锹、木杠,向在场的日军和附近的门卫、哨兵冲去,打死数名日军,夺得一挺机枪与数支步枪,冲出战俘营栅门,沿着窄狭的铁路堤埂奔跑。这时迎面开来一列火车,挡住了战俘们的去路,他们只得跳进堤埂两旁的江水中,往江岸游。日军警卫队乘机从炮楼、岗亭、舰艇上一齐开火,当场打死一百多人,又有一百多人在江水中淹死,最后只有三十二名战俘跑了出来。一九四三年四月、一九四四年二月,这个战俘营又进行了暴动,共有一百多人逃离。

英雄们:

淞沪战场上著名的“八百壮土”,就被关押在南京战俘营,惨死过半。据统计,日本战犯共杀害中国被俘人员和无辜百姓949814人;并屯、驱逐居民401万人;掠夺粮食2700万吨,掠夺煤炭22亿吨,掠夺钢铁2000万吨……

杨养正,是“八百壮士”唯一的幸存者。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拉开了序幕。日军利用优良装备步步进逼。可是,当他们打到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时,却遭到了国民革命军88师524团的顽强阻击。坚守四行仓库的中国官兵,虽然只有四百多人,但是号称“八百壮士”。

今年93岁的杨养正,当年是一位排长。在病榻上,他向《惊暴》一片的编导记者们挥泪讲述了当时坚守四行仓库、抵抗日军进攻的情景:“这个战斗打了两个半月以后,日本军队突破了我们的大场防线。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从10月26日晚上进入,四天四夜不停地跟敌人战斗,我们牺牲了五个战士,有32人受伤,而日本鬼子被我们打死的就有两百多人,打伤的就更多了,估计有五六百。”杨养正在战斗中,左眼被流弹击中。

在完成掩护任务之后,“八百壮士”的幸存者撤入租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军队占领租界,这支孤军成了战俘。

“分五批,把我们这三百多个战士分而治之。最苦的一批是到长江的裕溪口,给他们运煤,淮南煤在那里装船,共50个人。”杨养正就是这50人中的一员,“把我们转送到南京老虎桥。”杨养正说,南京战俘营里关押着3000多名新四军和国民党军的战俘。“每人每天都重复着繁重的劳动,背负着一两百斤重的矿石要走过细细长长的船跳板;装得少了,或者抬得慢了,日本兵就会用脚踹,用枪刺。因此,不想任人宰割的被俘官兵,一旦找到机会就想法逃跑。”杨养正就是冒着生命危险逃出来的。

幸存者:

战俘营幸存者之一的郑贵秋老人已经85岁了。他是湖南长沙望城县人,1938年参军,主要在浙江与日军作战。郑老至今记得衢州守城战中,他们全团弹药消耗殆尽、破城突围。“出城后我藏在茭瓜水塘中,鬼子到水边洗饭盒时,我以为被发现了,扳了3下扳机也没打出子弹,原来枪口被泥堵住了。不过响声暴露了目标,连我一起,有29个人被俘了”。被俘后,他被鬼子押回城中抬尸体,中国军民尸体被集中堆到游泳池,日本兵尸体每具却还用白布包裹。后来郑贵秋又被押送到芜湖江对面的裕溪口战俘营。1942年下半年,淮南铁路被抗日队伍破坏中断了,裕溪口没有煤来,1000多名战俘被转押到浦口战俘营。郑老在六中队(特务队),主要从事烧窑、泥瓦活和抬死人,每天都要抬死人,最少一天抬五六个、最多的一天抬了39个。那些还有一丝气、还没有死的战俘被抬走时以及被埋时的情景,郑贵秋说自己一辈子都忘不了。战俘营非人的生活经历还造成了他的一个习惯,就是在单位食堂吃饭时一定要站在门外吃。

战俘营的另一位幸存者冯金秀先生,4个月前不幸中风,目前病情仍很严重,右手不能动,但是昨天仍然坚持要到纪念碑祭拜战友。冯金秀,河南雄县人,13岁顶替别人被抓了壮丁,抗战时他在山西和日本军打了3年仗,和鬼子拼过刺刀,他的头上和肩膀上都留下了伤疤。在太原战役中冯老被俘,来到浦口战俘营后,他被编入四中队。他至今还记得,在战俘营中吃的都是乱七八糟的东西,经常肚子痛。冬天、夏天就一件衣服。冬天干活一热棉衣都湿了,晚上没有被子盖,许多人因此病倒了。在战俘营中天天有人死,他也拖过死人,3个人用草包拖一个死人,到了乱葬岗子,扔下尸体就完。1944年,冯金秀和另外两个同伴成功从下水道中逃到战俘营边的大河中,然后游水逃跑了,先后跑到江浦高旺、星甸一带,被当地老百姓收留。

李成强老人今年82岁,1943年他的父亲从裕溪口战俘营回到肥东老家,将全家带到了浦口新炭场,从此他就在战俘营做工,和战俘们一起抬煤炭,对战俘们悲惨的情况记得清清楚楚。“记得1944年下大雪,第二天早上死了17个战俘。还有就是有一天两个战俘抢枪逼一条船往上游开,鬼子发现后将两人抓了回来。后来战俘营鬼子命两人给自己挖坑,浦口来了两个鬼子与战俘营两个鬼子争执一番后将两名战俘带走了,这两个战俘因此活了下来。”在与战俘共同劳动时,李老还认识了两个老乡。为了帮助这两人逃跑,他在家中挖了个地道,为了洞口附近土的颜色与屋内地面一样,扫了一个月的地,洞口上还用奶奶的马桶做掩护。在救第二个老乡时,日本人的狼狗追到屋内,幸亏马桶的臭味,狗才没有闻出来。这两个人,一个是新四军,后来跑到上海给他来了一封信,再后来路过浦口时给他家送了大米和火腿;一个叫章学智,跑到江浦安家立业,李成强和他交往几十年。

3今天的浦口: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将浦口镇和由江浦县划入的浦镇合并,成立西浦区。1950年,西浦区改称第八区。同年6月改称第七区。1955年在原第七区基础上改为浦口区。以驻地浦口镇得名。

浦口区辖3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70个社区居委会、105个村委会。面积913.08平方千米,人口48.35万人。

2002年4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南京市浦口区和江浦县,设立新的南京市浦口区,以原浦口区和原江浦县的行政区域为浦口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珠江镇。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设置了大约100个战俘集中营,他们设置战俘集中营是为了折磨虐待战俘,为了恐吓与之作战的中国人民们,是为了进行他们的残酷的殖民地统治,是为了满足他们变态的折磨欲,他们用战俘们做细菌实验,把他们当练枪法的活肉靶子

后来当然是日本投降了,然后这里就成立了纪念馆,立了纪念碑,在江苏南京.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全过程 (四)

最佳答案占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直扑圆明园,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稍作抵抗后逃散。法军先行,于当日下午抵达圆明园大宫门。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在出入贤良门内与敌人交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太监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军占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

分配

10月7日,英法头目闯入圆明园后,立即指派委员分派园内珍宝。法军司令孟托邦函告法外务大臣,将选取艺术及考古价值高的物品献给拿破仑三世,并藏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派军官收集英国人的物品。

掠夺

军官和士兵们无法抵抗物品的诱惑,开始抢劫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48小时内,圆明园成为“有组织劫掠”的目标。士兵们砸碎物品,撕下画幅,破开仓库,用珍贵织品包扎马匹。他们穿上皇后的凤袍,口袋里装满宝石和水晶。

狂欢

据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为攫取财宝而互相殴打,甚至发生械斗。他们抢夺各种珍宝,有的搬走瓷瓶,有的贪恋长袍,有的挑选皮大衣,有的拿走挂钟。他们背负大口袋,装满各种珍宝,用外衣口袋装金条,帽子里放满宝石,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破坏

侵略者除了抢掠外,还糟蹋了大量物品。他们砸碎家具,取下宝石,打碎镜子,射击烛台。大部分法士兵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10月9日,法军撤离时,圆明园已被毁坏。

焚毁

10月18日,英军指挥官额尔金伯爵下令焚毁圆明园。士兵们被分派到各个建筑中放火,帝国的图书及档案馆也在大火中化为灰烬。大火连续数日弥漫在北京北郊的天空。英军随军牧师麦吉写道:“再也没有一双眼睛能够见证另一个时代的艺术天赋和品位了”,毫无愧疚地宣布大功已完成。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二战时期,那些沦为慰安妇的女性有多悲惨?,诺翊律网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