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保证书:关于禁止进入特定场所的规定

取保候审保证书:关于禁止进入特定场所的规定

简介: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法中的一种保释措施,允许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在等待审判期间暂时获得自由,但必须遵守一系列严格的规定。其中,取保候审保证书中明确列出了不得进入的场所,以确保其不会干扰司法程序或危害社会安全。

一、禁止进入娱乐场所

<标签>娱乐场所通常指提供娱乐、休闲服务的场所,如酒吧、夜店、KTV、赌场等。这些场所往往环境复杂,人员构成多样,且易于滋生违法犯罪行为。对于取保候审的人员而言,进入此类场所不仅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还可能影响司法公正和审判进程。因此,取保候审保证书中明确禁止进入娱乐场所,以确保其行为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具体来说,取保候审人员应避免前往任何可能涉及赌博、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场所。同时,他们还应自觉抵制诱惑,不参与任何形式的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不良行为。这一规定旨在保护取保候审人员的自身利益,防止其因一时冲动而陷入更严重的法律困境。

二、禁止进入特定敏感区域

<标签>特定敏感区域通常指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或司法程序的重要场所,如政府机关、司法机关、军事禁区、机场、火车站等。这些区域对于维护国家秩序和社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取保候审人员被禁止进入特定敏感区域,主要是为了防止其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或干扰司法程序的行为。例如,他们不得擅自接近或窥探司法机关的审判活动,不得在军事禁区内逗留或拍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此外,对于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的场所,取保候审人员也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得非法获取或泄露相关信息。

三、禁止进入受害人或证人家属居住地附近

在刑事案件中,<标签>受害人和<标签>证人及其家属的安全往往受到高度关注。为了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取保候审保证书中通常会明确禁止取保候审人员进入受害人或证人家属居住地附近。

这一规定旨在防止取保候审人员对受害人或证人及其家属进行骚扰、威胁或报复等行为。同时,也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和审判程序的顺利进行。对于违反这一规定的人员,司法机关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其他禁止进入的场所

除了上述明确列出的场所外,取保候审保证书中还可能包含其他特定场所的禁止进入规定。这些规定可能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而制定,旨在确保取保候审人员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司法程序的要求。

例如,在某些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取保候审人员可能被禁止进入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附近;在某些涉及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案件中,他们可能被禁止进入受保护的自然区域或生态敏感区。这些规定旨在保护特定群体的合法权益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取保候审保证书不得进入什么场所的相关问答

  • 1、刑事诉讼法六十五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是什么
  • 2、取保直诉一般怎么判刑
  • 3、取保候审保证书内容中的四项规定
  • 4、公安取保候审怎么申请缓刑
  • 5、能取保候审是不是罪行较轻
  • 刑事诉讼法六十五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是什么 (一)

    最佳答案《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羁押期限届满时,案件仍未处理完毕,且有必要继续羁押则应考虑取保候审。此规定旨在确保法律公正与效率并存,避免长时间无法律依据的羁押。取保候审的执行机构为公安机关。

    为确保法律执行的全面性,《刑事诉讼法》在第六十五条第一款中列举了适用取保候审的四项情形。这四项情形包括: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产生社会危害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身患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处于哺乳期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产生社会危害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在羁押期限到期而案件仍在处理阶段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取保候审的适用,旨在平衡法律执行与人权保障,确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正当权利得到尊重与保障。这一制度在保障司法公正的同时,也兼顾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取保直诉一般怎么判刑 (二)

    最佳答案取保直诉一般会被判缓刑。取保直诉大都是案情简单,情节轻微,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不大,危害程度不大,不需要羁押,可能会被判处缓刑的案件。

    【法律分析】

    取保是指司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通常对有严重疾病,或是正在怀孕及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以及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直诉案件指没有经过逮捕程序而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后直接移送审查起诉的刑事案件,一般来说,这些案件都是危害程度不大,情节轻微的案件。公安机关在侦察完毕后,直接向检察院提交起诉意见书,同时将案卷移交给检察院审查起诉,由后者向法院提起公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三条 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第一百六十五条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中符合本法第八十一条、第八十二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情形,需要逮捕、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由人民检察院作出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保证书内容中的四项规定 (三)

    最佳答案法律客观: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 证据 或者串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公安取保候审怎么申请缓刑 (四)

    最佳答案依据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之规定,宣告缓刑必须符合以下四项必备条件:

    首先,犯罪行为的情节必须相对轻微;

    其次,被告人须有明显的悔悟表现;

    再次,不得有再度犯罪的潜在风险;

    最后,宣告缓刑不能对被告人所在社区产生负面影响。而公安机关采取的取保候审则属于刑事诉讼过程中实施的一种强制性措施,旨在确保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不会逃避司法调查和审判,从而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然而,取保候审本身并不能直接决定是否应当适用缓刑,它仅仅是刑事诉讼流程中的一个环节。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在取保候审期间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未曾试图逃避司法调查和审判,同时又完全符合上述缓刑的各项条件,那么在审判阶段,法院便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宣告缓刑。倘若法院认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符合缓刑条件,便可依法宣告缓刑,并有权根据犯罪情况限制其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特定活动,限制其进入特定区域、场所,以及限制其与特定人员接触。因此,公安机关采取的取保候审仅为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项措施,而缓刑的适用条件及程序则属于两个独立的法律议题。是否应适用缓刑,需结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的具体犯罪情节及悔过表现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能取保候审是不是罪行较轻 (五)

    最佳答案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一种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除外适用

    (一)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八条

    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严重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但犯罪嫌疑人具有本规定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情形的除外【第三项内容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第四项内容为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

    (二)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三十八条

    人民检察院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

    司法解释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对“犯罪嫌疑人被监视居住期满后能否转取保候审”问题的答复意见》

    因侦查犯罪需要,对于监视居住期满的犯罪嫌疑人,如果确有必要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并且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决定取保候审,依法作出取保候审决定书,但是不能不经依法变更就转为取保候审,不能中止对案件的侦查。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取保候审期间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问题的批复》

    取保候审期间人身自由虽受到部分限制,但实际上没有被羁押,根据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宣告无罪后,取保候审期间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诺翊律网希望取保候审保证书:关于禁止进入特定场所的规定,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