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长春最好的三个监狱
- 2、刑满释放人员,已体会到监狱不自由,出来后不顾忌又作案的几率大吗?
- 3、刑满释放人员为何重复犯罪率比较高,该如何预防?
- 4、为什么坐牢时只会把要钱的希望寄托于家里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长春最好的三个监狱 (一)

最佳答案长春市净月监狱、吉林省长春兴业监狱、长春北湖监狱。
1、长春市净月监狱位于长春净月旅游经济开发区玉潭镇勤俭村。始建于1983年10月,前身为同时组建的长春市劳动改造管教一、二支队。
2、吉林省长春兴业监狱位于长春市小城子街1199号,始建于1983年,30年来共改造罪犯12000人,刑释人员重新犯罪在3.2%以下。
3、吉林省长春北湖监狱建立于1959年,当时称为长春北郊农场,后称长春市北郊园艺场。
刑满释放人员,已体会到监狱不自由,出来后不顾忌又作案的几率大吗? (二)
最佳答案刑满释放人员已经体会到监狱不自由,出来后不顾及又作案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因为很多人在牢里吃尽了苦头,所以不想再进去了。
监狱本来就是让人改过自新的地方,如果自己没有好好的反省,那么肯定不会被放出来,而且会吃很多的苦头,所以大部分的人在出了监狱后都不是特别想进去。现在这个社会本来就是很残酷的,有很多从监狱出来的人其实会被别人看不起,而且找工作也比较困难,如果自己不顾及又作案的话,那么还会被送往监狱,只会被更多的人看不起,只要这个人有自尊心,或者是有一点道德心就不会再作案。最重要的是,从监狱出来后就需要慢慢的接受社会的进步,而且要去了解很多的东西,否则很难生存,别说作案了,可能连活都活不下去。尤其是从监狱待了十几年的人,只要出来了就觉得自己也解放了,因为监狱确实是一个没有自由的地方,而且处处都有人管着,所以一个聪明的人是绝对不会再这样做的。
有些从监狱出来的人可能会和家人早日团聚,所以感受到了监狱外的快乐,也不会犯傻出去了,最重要的是,监狱里有出监教育中心,如果自己不满足这个条件的话,很有可能就出不来。只要是从监狱出来的人,那么就一定接受过初见教育,而且时间一般都是三个月,自己必须要有强烈的思想改变,否则就会接着坐牢。任何人都是喜欢自由的,不想被别人约束,更不想被一些高墙约束,所以往往坐过一次牢的人就不想再坐牢了,毕竟家里才是最舒服的。
最后,小编相信这些从监狱出来的人一定有思想上的学习,并且会特别的爱国,也不会做一些伤害人的事情。
刑满释放人员为何重复犯罪率比较高,该如何预防? (三)
最佳答案刑满释放人员是特殊群体,预防犯罪工作尤为重要,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预防刑满释放人员再次犯罪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措施不当,可能引起刑满释放人员再次犯罪,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重新犯罪率一直在增长
有资料显示,“我国刑满释放人员的重新犯罪率,在1982年到1986年5年间平均为5.3%左右。”到了90年代,我国重新犯罪一直保持在8%左右,而实际上,一些地区重新犯罪率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根据对我国1997~2001年监狱释放罪犯重新犯罪调查,1997~2001年监狱释放罪犯的3年内和5年内重新犯罪率分别为8.15%和10.32%,1979年的刑法构成累犯的标准是3年内重新犯罪,1997年刑法改成5年。
与我国1982~1986年监狱刑释罪犯的3年内重新犯罪的5.39%相比,增长了51.2%,绝对值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其中,前后犯罪罪名相同的占总体重新犯罪的53%~59%,也就是说,在超过一半的重新犯罪中,罪犯前后实施了相同罪名的犯罪。
按照这个比例计算,我国目前监狱在押犯约156.29万人,每年释放约60万人,5年释放300万人,大约有30万刑满释放的犯人重新犯罪;监狱每年新收犯人约30多万人,5年收150多万人。
刑满释放后又犯罪怎么处罚
1.主观条件: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这是对应第65条第一款的但书的,也就是说,过失不存在累犯,累犯的主观方面排除过失。这反应的是立法上控制累犯的范围,重点就是在于惩治那些主观上处于故意而实施犯罪的行为。
2.刑度条件:前罪所判刑罚和后罪所判刑罚都是有期徒刑的刑罚。“有期徒刑”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逻辑上无期徒刑和死刑不存在执行完毕的情况,但是根据我国减刑和假释的制度,以及宪法中规定的赦免的制度,两个刑种有可能出现累犯的情况。应当指出,前罪刑罚是已经被实际判处并执行完毕的,是种已然刑罚,而后罪刑罚是尚未被实际判处的,只是种估计,如果后罪没有被实际判处有期徒刑的刑罚,犯罪人不能构成累犯。
3.时间条件:后罪必须发生在前罪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这里最主要的问题是起算的时间点,这里的执行完毕是指主刑执行完毕,对于被同时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是否执行完毕不影响累犯的构成;刑罚执行完毕,既包括有期徒刑实际执行完毕,也包括假释考验期满;被判处缓刑的犯人,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不能构成累犯,因为缓刑考验期满意味著刑罚不再执行而不是执行完毕。
如何防止刑满释放人员再次犯罪
第一,监狱做好管理教育工作,经过长期服刑劳动改造,让刑满释放人员吸取教训,痛改前非,做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第二,监狱在做好犯人思想教育的同事,让犯人积极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学习新的实用技术,为出狱后就业打下基础。
第三,刑满释放人员出狱后,建立帮教制度,有当地司法行政部门联系释放人员,指导他们度过艰难期,给予必要的关怀和帮助。
第四,对于一般刑事犯罪分子,出狱后暂时封存其犯罪记录,尽可能让刑满释放人员出狱后好找工作,或者建立特殊企业,招录刑满释放人员,让他们有工作,获得基本生活保障。
第五,刑满释放人员出狱后,社会和家庭多给予一些温暖,他们虽然曾经犯过错,但已经劳动改造结束,也是应该普通公民,不要用有色眼镜看他们,必要歧视刑满释放人员,从心理上接纳他们,让这些刑满释放人员回家后有归属感,尽快回归社会和家庭,重新做人。
为什么坐牢时只会把要钱的希望寄托于家里 (四)
最佳答案核心问题在于监狱环境的封闭性和服刑人员的社会资源断裂,金钱往来只能依赖最基础的血缘纽带支撑。
经历过司法程序的人与社会暂时隔离后,监狱管理条例会切断大部分外部经济通道。现金流通在监区属于严格管控物资,狱内超市购物卡充值、医疗账户划拨等资金往来必须通过监狱审批的亲属账户操作,这种制度设计既防范违规交易,也变相强化了家庭的经济纽带。
理解这个现象要抓住四个支点:①封闭管理体系造就的路径依赖,服刑人员每月购物额度通常限制在500元以内,超过部分必须提供汇款人亲属关系证明;②社交网络的实质性瓦解,曾有研究者跟踪200名服刑者,其中83%在入狱三个月后即失去所有非亲属联系人;③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延续,北京某监狱2019年数据显示,91%的月均汇款来自父母或子女;④再就业能力的集体弱化,司法部2020年白皮书显示,刑释人员前两年失业率是普通人群的7倍。
那些没有被说破的现实是:部分监狱虽然允许通过装配线劳动赚取报酬,但长三角某监狱的流水线工种每日计件工资仅有12-15元,根本达不到维持基本需求的标准。更残酷的是,很多家庭其实在三年接济周期后就停止汇款——这与司法系统统计的刑释人员二次犯罪高峰期完全重合。
劳动改造系统中的技术培训看似是出路,但掌握理发、汽修等技能的服刑者,真正开店时却普遍遭遇营业执照审批障碍。这迫使超过60%的刑释人员选择建筑工地等非正规就业,而这些领域工资结算周期往往长达半年,这段空窗期他们仍然需要家庭的启动资金支撑。
对于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呈升高,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诺翊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