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参与人与受害人的区别 (一)

优质回答法律主观:
没有区别。把集资诈骗受害人称为参与者,这是法律术语。受害人,实际就是参与者。非法集资案件是不存在所谓受害人的,当事人即使受到损失,也不是受害人,而是非法集资参与人。 《处置非常集资条例(征求意见稿)》 第四条 非法集资参与人应当自行承担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 本条例所称非法集资参与人,是指为非法集资投入资金的单位和个人。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 【 集资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 有期徒刑 或者 拘役 ,并处二万元二十万元以下 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 。
非法集资受害者怎么办追回本金 (二)
优质回答非法集资受害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挽回损失:
1、立即报案
2、收集证据
收集与非法集资相关的所有证据,包括投资合同、银行资金流水、平台投资记录、充值及提现记录等。
3、积极配合调查
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协助。受害者的配合有助于加快案件的处理。
4、参与案件信息登记
在公安机关立案后,受害者应积极参与案件信息登记,以便相关部门了解受害者的具体情况和损失金额,为后续资产清算和返还做准备。
5、关注案件进展
保持与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的联系,关注案件的进展和资产处置情况。在法院作出判决后,受害者应根据法院的判决和资产清算结果,参与资产返还工作。
6、法律途径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受害者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借款人偿还。
刑法上的非法集资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这些,以下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典型情形: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许可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2、通过网络、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信息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4、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二、集资诈骗罪
1、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2、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3、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4、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
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
7、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
8、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非法集资涉及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行政处罚
(1)非法集资人将由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处以集资金额20%1倍以下的罚款。
(2)非法集资人是单位,除了罚款外,还可能根据情节轻重被责令停产停业,有关机关可以依法吊销其许可证、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
(3)对于非法集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给予警告,并处50万元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4)对于非法集资协助人,由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给予警告,处违法所得1倍3倍以下的罚款。
2、刑事责任
(1)非法集资行为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主要涉及的罪名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
(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4)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
第三十条
对非法集资人,由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处集资金额20%1倍以下的罚款。非法集资人为单位的,还可以根据情节轻重责令停产停业,由有关机关依法吊销许可证、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对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50万元50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对非法集资协助人,由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给予警告,处违法所得1倍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集资诈骗罪受害者能拿回多少 (三)
优质回答非法集资诈骗罪受害者能拿回的资金数额取决于多个因素:
案件的立案情况:
已立案:若案件已经立案,侦查机关会负责追回资金并归还受害者。未立案:若案件尚未立案,受害者需先进行报案处理,后续追回资金的过程将依据法律程序进行。
合同约定:
若受害者与非法集资方之间有明确的合同约定,受害者可以选择通过民事诉讼方式追回资金。
追缴财物的实际情况:
根据《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条,查封、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将在诉讼终结后,按照集资参与人的集资额比例返还。若涉案财物不足以全部返还受害者,将依据集资参与人所投入资金的数额按比例分配。
重点内容:非法集资诈骗罪受害者最终能拿回的资金数额是不确定的,它受到案件立案情况、合同约定以及追缴财物的实际情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法律为受害者提供了追回损失的途径,但具体能拿回多少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非法集资受害人怎么办 (四)
优质回答非法集资受害人的处理方式具体如下:
1、被集资人应该放下自己特有的判断立场,提高警惕,及时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
2、要相信办案机关和政府,并积极予以配合。有的被集资人出于让集资人继续经营以返还本利的美好愿望,明确要求办案机关对集资人不以犯罪论处,出现办案与被集资人认识不统一的情形,增加案件处理上的社会干扰与复杂性;
3、要将被集资的相关证据保存完好,包括借款合同、银行转账凭证等。在大量的案件中甚至存在被集资人根据集资人的要求通过自己账户或下线账户直接将款项转账到集资人指定的其他被集资人账户的情形,在帮助集资人实现拆东墙补西墙的犯罪环节的同时,这种杂乱的资金往来直接导致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很难收集相关证据证明自身的出资额,从而影响办案质量,妨碍对非法集资犯罪的有效打击。因此,集资人要注意保存并提供完整的集资凭证等资料,配合公安机关尽快查明非法集资的相关案情,最大程度保护自身权益,减小损失。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于非法集资诈骗罪的受害人,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诺翊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