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法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定义
- 非法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相关解答:
非法侵占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在刑法领域中,非法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是两个常被提及但又有所区别的罪名。它们虽都涉及对他人财物的非法占有,但在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客观表现以及所侵犯的对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对这两者的区别进行详细阐述。
非法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定义
非法侵占罪
非法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这一罪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中有明确规定。构成此罪,要求行为人明知是他人交由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却故意占为己有,且在他人要求归还时拒不交出。
职务侵占罪
职务侵占罪,则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此罪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中有明确规定。构成职务侵占罪,要求行为人必须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且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采取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将单位财物占为己有。
非法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犯罪主体不同
非法侵占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此罪。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则为特殊主体,仅限于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且这些工作人员必须是非国家工作人员。
主观方面表现不同
在主观方面,非法侵占罪表现为行为人明知是他人的财物而决意占为己有,拒不交还。而职务侵占罪则表现为行为人明知是单位的财物,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侵吞、窃取、欺诈等手段非法占为己有。
客观表现不同
在客观方面,非法侵占罪要求行为人必须先合法地持有他人的财物,再利用各种手段占为己有且拒不交还。而职务侵占罪则要求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无需先持有财物。
所侵犯的对象不同
非法侵占罪所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这里的“他人”仅指个人,不包括单位。而职务侵占罪所侵犯的对象则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物,这些财物既可能是公共财物,也可能是私有财物。
- 1、侵占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 2、如何区分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
- 3、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区别
- 4、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怎样区分
- 5、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有何区别
非法侵占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的相关问答
侵占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一)
优质回答侵占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条款:
侵占罪依据的是《刑法》第270条。职务侵占罪依据的是《刑法》第271条第1款。
案件性质:
侵占罪是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为自诉案件。职务侵占罪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为己有本单位财物的行为,为公诉案件。
涉及财物:
侵占罪仅限于特定的财物类型,且需达到一定数额标准。职务侵占罪不限于特定财物类型,涉及单位财物,同样需达到一定数额标准。
处罚方式:
侵占罪需达到“拒不退还”的情况才能构成犯罪,最高刑期为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职务侵占罪在侵占后即可构成犯罪,退还、归还或交还财物后可减轻或从轻处罚,最高刑期可达15年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时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诉讼程序:
侵占罪需由受害人主动起诉,否则法院不予处理。职务侵占罪受害人不能自行起诉,需要通过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起诉和法院审理完成。
综上所述,侵占罪和职务侵占罪在法律条款、案件性质、涉及财物、处罚方式以及诉讼程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如何区分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 (二)
优质回答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的主要区别如下:
犯罪对象不同:
职务侵占罪:所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这些财物可以是国有的、集体的,也可以是个人的。侵占罪:所侵犯的对象仅限于他人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这三种特定物。
犯罪主体不同:
职务侵占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且这些工作人员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属于特殊主体。侵占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没有特定的身份要求。
主观方面表现不同:
职务侵占罪:主观上表现为明知是单位的财物而决意采取侵吞、窃取、欺诈等手段非法占为己有。侵占罪:主观上表现为明知是他人的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而决意占为己有,并且拒不交还。
处理方式不同:
职务侵占罪: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即国家司法机关可以主动介入并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责任。侵占罪:只有告诉的才处理,即被害人需要亲自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才会受理并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在犯罪对象、犯罪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以及处理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
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区别 (三)
优质回答一、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区别
1、犯罪主体不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只能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主管、管理、经手本单位财物的人员,而后者的主体是持有他人财物的人员。其次,犯罪对象不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只能为单位财物,而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则包括行为人代管的他人财物,也包括他人的遗忘物和埋藏物。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相关的规定处罚。
二、什么是侵占罪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相关法律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怎样区分 (四)
优质回答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观方面:
职务侵占罪:明知是单位的财物而决意采取侵吞、窃取、欺诈等手段非法占为己有。侵占罪:明知是他人的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而决意占为己有,拒不交还。
主体:
职务侵占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且非国家工作人员,为特殊主体。侵占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客观方面:
职务侵占罪: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即化公为私。行为人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但财物是否先已为其持有不影响本罪成立。侵占罪:必先正当、善意、合法地持有了他人的财物,再利用各种手段占为己有且拒不交还,行为不必要求利用职务之便。
侵犯对象:
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包括国有、集体和个人财物。侵占罪:侵犯的仅是他人的特定物,即为自己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且他人仅指个人,不包括单位。
侵犯客体:
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侵占罪:侵犯的仅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
法律处理:
职务侵占罪: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侵占罪:只有告诉的才处理,即属于自诉案件。
综上所述,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在主观方面、主体、客观方面、侵犯对象、侵犯客体以及法律处理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
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有何区别 (五)
优质回答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主要区别如下:
客观行为方式不同:
职务侵占罪:是利用职务上主管、管理、经手本单位财物的便利,将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侵占罪:无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只需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并且在被要求归还时拒不退还或交出。
犯罪对象不同:
职务侵占罪:所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物,这些财物可能属于国有、集体或个人。侵占罪:所侵犯的是行为人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
犯罪主体不同:
职务侵占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且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属于特殊主体。侵占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综上所述,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在客观行为方式、犯罪对象以及犯罪主体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区别有助于在法律实践中准确区分和认定这两种犯罪行为。
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如果你还想了解非法侵占罪的其他信息,可以点击诺翊律网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