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漏税金额达到多少可以判刑

偷税漏税的法律界定
偷税漏税,简单来说,就是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这种行为违背了税法规定,是对国家税收权益的侵犯。值得注意的是,偷税与漏税在法律上有所区别:偷税是故意行为,而漏税则通常是由于疏忽或过失导致的。然而,在量刑时,两者都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判刑标准与金额关系
达到一定比例的税款逃避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就可能构成逃税罪。对于这种行为,法律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这意味着,偷税漏税的金额并不是唯一决定因素,其所占应纳税额的比例同样重要。
巨额逃税行为的严厉制裁
如果逃避缴纳的税款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那么面临的刑罚将更为严厉。根据法律规定,这种情况下将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一规定体现了法律对严重偷税漏税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例如,在四川某食品有限公司逃税案中,该公司因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巨大,占应纳税额比例极高,最终被判处逃税罪,公司法人也被追究刑事责任。
特殊情况下的法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偷税漏税行为都会直接受到刑事处罚。如果纳税人在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能够积极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并已接受行政处罚,那么在一定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偷税漏税金额达到多少可以判刑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诺翊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