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判多久?

一、诈骗罪判罚的基本依据
犯罪数额
诈骗罪的判罚首先依据犯罪数额来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属于“数额较大”,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三万元至十万元属于“数额巨大”,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五十万元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犯罪情节
除了犯罪数额,诈骗罪的判罚还受到犯罪情节的影响。例如,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等情形,会酌情从严惩处。而诈骗近亲属财物,获得谅解的,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也应酌情从宽处理。
二、未成年人诈骗的判罚
年龄界限
对于未成年人诈骗的判罚,需明确其年龄界限。不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诈骗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仅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等严重罪行时,才可能负刑事责任,诈骗不在此列。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对诈骗行为通常也不负刑事责任。但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诈骗行为,若达到相应的定罪量刑标准,就可能会被判处刑罚。
行政处罚与教育矫治
即便未成年人因未达刑事责任年龄而不负刑事责任,若其实施了诈骗行为,也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或教育矫治。对于诈骗行为较轻的未成年人,可能会责令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三、典型案例分析
以隆昌市法院公布的一起典型案例为例,被告人钱某某使用其母亲身份信息注册微信,冒充女性骗取被害人人民币30570元。最终,钱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五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二千元,同时责令退赔被害人剩余损失。这一案例展示了诈骗罪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判罚情况。
四、总结
综上所述,诈骗罪的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诈骗罪一般判,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诺翊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