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死不救哪些情况犯法

见死不救,这一行为长久以来都是社会道德评价的重要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见死不救被视为道德层面的缺失,受到的是社会舆论的谴责。然而,在特定情境下,见死不救可能触犯法律,构成犯罪行为。本文将详细探讨见死不救在哪些情况下会犯法,以期为公众提供一个清晰的法律认知框架。
一、普通人见死不救的法律界定
在我国刑法体系中,对于普通人见死不救的行为,并未明确规定为犯罪行为。救死扶伤虽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这更多停留在道德层面,法律并未强制要求普通人在他人危难时必须伸出援手。这是因为,如果将所有见死不救的行为都纳入法律规制范畴,不仅会混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还可能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普通人见死不救不构成犯罪,仅受道德谴责。
二、特定身份人员见死不救的法律责任
尽管普通人见死不救不构成犯罪,但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员,如警察、消防员、军人等,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遇到他人存在人身危险而不去救助,则可能涉嫌不作为的渎职犯罪。这是因为,这些人员因职务需要而负有特定的救助义务。例如,《警察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时,应当立即救助。若警察不尽到救助职责,导致公民受到损害,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因先行行为产生的救助义务
除了特定身份人员外,普通人也可能因先行行为而负有救助义务。先行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了某种行为而使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处于危险状态,从而负有防止或者排除这种危险发生的义务。例如,成年人带着未成年人去游泳,若未成年人处于危险之中,该成年人就负有救助义务。若成年人见死不救,导致未成年人死亡,则可能构成不作为犯罪。
四、见死不救构成犯罪的具体情形
见死不救构成犯罪的具体情形主要包括:一是行为人负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救助义务而不履行;二是行为人负有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的救助义务而不履行;三是行为人因先行行为而产生的救助义务而不履行。在这些情况下,若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性而未履行,且其不作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则可能构成不作为犯罪。
五、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见死不救是否构成犯罪时,应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和刑法理论。不能简单地将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混为一谈。同时,公众也应提高法律意识,了解自己在特定情境下可能负有的救助义务,以避免因无知而触犯法律。此外,对于见死不救行为的法律规制,应坚持宽严相济的原则,既要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也要避免过度干预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
见死不救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 (一)
最佳答案见死不救的法律责任承担问题:见死不救不用承担法律责任。1.“见死不救”作为一种不作为的行为本身不构成犯罪。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直接规定,负有法定义务而拒绝履行,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行为。简单概括不作为犯罪,用六个字简述就是应为、能为、不为。就其法律特征而言则具有隐蔽性、消极性、间接性和违法性等。2.特殊情形:警察本人执行公务时,其见死不救就构成犯罪。警察的职务可以作为法定义务约束其行为,使其在见死不救时承担作为义务。但警察因为其职责就是救助百姓,所以警察见死不救构成一种不作为犯罪,即玩忽职守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温馨提示】
见死不救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 (二)
最佳答案不出现特殊的情况,见死不救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存在刑事犯罪行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见死不救只是道德所谴责的对象,不是违法行为,也不构成刑事犯罪,因此,就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一、见死不救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
在一般情况下,见死不救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基于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业务上的要求;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等情形产生的救助义务,行为人不救助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在一般情况下,“见死不救”只是道德谴责的对象,不属于《刑法》评价的范畴;但在特殊情况下,“见死不救”也会成为《刑法》评价的对象,“见死不救”者亦要承担刑事责任。特殊情况指的是,当“见死”者负有法律上防止他人死亡的义务时,有能力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却不采取措施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以至于他人死亡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其实质就是《刑法》理论上的不作为犯罪。
二、对方撤诉另一方还需要负刑事责任吗
自诉案件不用,但公诉案件要。
要看起诉的范围是什么,如果是起诉离婚或者是身体损害赔偿那么属于民事案件,当然的没有刑事责任。如果女人是到法院做的刑事自诉,那么如果法院认为却有刑事案件发生,可能会把案件直接一送公安机构,但是按照说的情况看,撤诉应该就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了自诉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刑事自诉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还应当提交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自诉人书写自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告诉,由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作出告诉笔录,向自诉人宣读,自诉人确认无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
刑事案件被害人不能撤诉,刑事案件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国家会追究刑事责任。但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可以从轻处罚。
三、刑事责任可以私了吗
刑事责任是否可以私了要看具体情况。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自诉案件,比如暴力干涉婚姻罪、虐待家庭成员罪、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等。这种刑事案件,司法机构不能主动进行追究,要由当事人控告起诉,如果人不告不诉,则司法机构不会处理,不会提公诉,即这种案件可以私了。
见死不救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自诉案件需要当事人自己向法院起诉,因此一方撤诉之后,另一方不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但公诉案件却不相同,公诉案件是由检察院提起诉讼的,有一方撤诉后,另一方也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见死不救是否构成犯罪 (三)
最佳答案见死不救是否构成违法是要看情况的,在通常的情况下,如果与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那么此时不构成违法,也不构成犯罪。如果是法律上明确规定的义务的话,就会构成犯罪,会受到行政处罚的,所以见死不救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还是一个法律问题。
见死不救是否构成犯罪
1、一般情况:
对于这个问题,我国刑法当中并没有直接的规定,因为见义勇为本身就是一个道德上非常高尚的事情,但是刑法并不是用来要求道德的,所以如果见义勇为的话,会受到全社会的鼓励,就算是没有义勇为的话,虽然可能会受到一些谴责,但是绝对不会到达犯罪的情况。
2、特殊情况:
所说的是普通的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陷入危险的境地,而自己不伸出援手是不会造成违法犯罪的。但是如果有以下几种情况的话,自己还不担起自己应当履行的义务的话,此时就属于犯罪的行为了,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是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义务。
比如说婚姻法中规定了夫妻之间是必须互相帮助的,父母对于子女有抚养其长大成人的义务,如果这些义务不履行的话,很可能会构成犯罪。也就是说,如果看着自己的妻子或者是丈夫,或者是儿女陷入危险的境地,而自己却没有伸出援手的话,此时是会构成违法犯罪的。比如说在父母和子女病危的时候,自己没有去照顾反而遗弃的话,就可能会构成遗弃罪。
第二是自己职务上应当履行的义务。
1.这种情况是谈不上犯罪的,最多只能算作违法,会受到民事或者是行政上的处罚,例如在我国,很多的职业都有其特有的义务,警察的义务就是维护社会稳定,消防员的义务就是扑灭火灾。
2.如果在这种情况之下,消防员在上班的期间有情况而不出警,见死不救的话,此时是违反他的职业所要求的义务的。这个时候就是属于一种违法违纪,其行为会受到行政处罚的。
第三是由于法律关系而引起的义务。
1.这种情况同样是属于违法行为,而不属于犯罪行为,所以法律关系就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例如签订合同和协议等等,如果签订了合同或者是协议之后,自己却没有履行合同当中所应当履行的义务,此时就是属于一种违约行为。
2.例如在保镖协议当中,保镖答应了要保护当事人的安全,那么当时如果自己陷入危险境地的话,保镖却见死不救。此时是违反合同约定的,那么就要负一定的民事责任。
3.所以见死不救是否构成违法是要看情况的,在通常的情况下,如果与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那么此时不构成违法,也不构成犯罪。如果是法律上明确规定的义务的话,见死不救就会构成犯罪,其他两种情况通常会构成违法的行为,会要受到行政处罚的,所以见死不救有时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还是一个法律问题。
见人溺水,见死不救是否构成犯罪? (四)
最佳答案陌生人见死不救不犯法,看到陌生人落水却没有施救,因为两者之间没有间接关系,因此没有义务必须施救,也就不会获罪,对于个别人只看热闹不施救,虽然法律不能惩罚,但应该受到道德谴责。
网友咨询:
见人溺水,见死不救是否构成犯罪?
广东金唐律师事务所田荣哲律师解答:
见死不救,如不负特定义务,一般不构成犯罪,属于道德上的谴责。但如果故意见死不救的人负有以下义务,如果他违背了该义务,那么这种情况下故意见死不救就涉嫌犯罪或违法、违纪: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如警察负有保护人民责任,不能见死不救;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如消防员看到有火灾不救;法律行为产生的作为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如一大人带着一未小孩出去玩,孩子落水,大人必须救助。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不同主体、不同客观表现涉嫌的罪名也不相同。
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而不作为客观方面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行为人负有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这包括: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由行为人先行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等。
其次是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性而未履行,但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则不构成犯罪的不作为。
第三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即不作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广东金唐律师事务所田荣哲律师解析:
陌生人见死不救不犯法,看到陌生人落水却没有施救,因为两者之间没有间接关系,因此没有义务必须施救,也就不会获罪,对于个别人只看热闹不施救,虽然法律不能惩罚,但应该受到道德谴责。
有这样一种情况也会被判间接故意杀人,例如在当班的医生和警察,本该对陷入危难中的公民的人身安全有救助的义务。但如果医生或者警察拒绝进行救助,见死不救造成死亡,也有可能构成故意杀人,“当班的警察、医生,就是法律所规定的,‘在职务上或业务上,有特定义务的人员’。”
如果死者与见死不救者有关系,此人就有义务对对方进行施救;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救导致死亡,见死不救者就会判故意杀人。
“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1. 法律明文规定的积极作为的义务。这是不作为犯罪的主要义务来源之一。必须是刑法所直接规定的义务,或者由其他法律规定,再由刑法认可的义务。如上文中的王某对妻子的救助义务、四个儿子对老太太的赡养义务。
2. 职业或者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如医生、军人、消防员等都被法律或相关规章制度规定必须履行特定义务。如果行为人在具有相关职业或业务身份的情况下,不履行职业义务,那么就构成不作为犯罪。
3. 法律行为引起的积极作为义务。如受雇于娱乐园区的安全员,由于安全员与娱乐园区形成合同关系,一旦安全员不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造成社会危害或人身、财产安全损害的,就构成不作为犯罪。比如:未按要求给顾客绑定安全绳,造成顾客损害的。
4. 先行行为引起的积极作为义务。换言之,你让对方处于危险状态,那么你就有采取措施使对方避免受损害的义务。如:你拿着水果刀划伤他人胸口,就有义务救治他人,造成他人人身损害的,按故意伤害罪或过失杀人罪等罪名论处。
田荣哲律师简介
资深律师,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前二级检察官,具有十四年检察官、两年纪检监察履历,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注于刑事辩护、刑事控告、刑事代理、刑事合规、经济纠纷、债权债务等领域的法律业务。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诺翊律网希望见死不救哪些情况犯法,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