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狱服刑期间又犯新罪后逃逸又犯新罪被抓获,在哪里审判 (一)

在监狱服刑期间又犯新罪后逃逸又犯新罪被抓获,在哪里审判

优质回答在监狱服刑期间又犯新罪后逃逸再犯新罪被抓获的犯人,其审判地点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可能由犯罪地或原服刑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一、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

若逃犯在犯罪地被捕获,并且在该地犯下了新罪,根据“犯罪行为地管辖”的原则,新罪应由犯罪行为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这意味着,如果逃犯在逃跑期间在某一地点实施了新的犯罪行为,并被当地司法机关捕获,那么该地的法院将有权对其新罪进行审判。

二、原服刑地人民法院管辖

若逃犯并非在犯罪地被立即捕获,而是被缉捕后押解回原服刑地的监狱,并在后续过程中发现了其新罪行为,那么根据实践中的通常做法,该犯人应由原服刑地的司法机关处理,即由罪犯服刑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其新罪以及逃脱罪等。

三、数罪并罚

无论审判地点最终确定在哪里,对于服刑期间又犯新罪的犯人,法律都规定应对其进行数罪并罚。这意味着,逃犯不仅要为其新罪承担责任,还要为其逃脱罪以及原服刑的罪行承担法律责任,以确保法律的公正与严肃。

综上所述,审判地点的确定需综合考虑逃犯的犯罪行为地、捕获地以及原服刑地等因素,并由相关司法机关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具体处理。

监外执行期间又犯新罪该怎么处理 (二)

优质回答当罪犯在监外执行期间再犯新罪时,处理方式如下:

撤销原有监外执行状态:罪犯在监外执行期间犯新罪,其原有的监外执行状态将被立即撤销。

独立审判新罪行:对于新犯下的罪行,将进行独立的审判程序,以确保对新罪行的公正审理。

数罪并罚:根据新罪行的判决结果,将与原刑期进行合并计算,执行数罪并罚。这意味着,罪犯将因新罪行而受到额外的刑罚,且该刑罚将与其原有的未执行刑期相加。

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265条对监外执行的条件和程序有明确规定,但对于监外执行期间犯新罪的处理,虽未直接在该条款中阐述,但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原则,罪犯在监外执行期间犯新罪应撤销监外执行并执行数罪并罚。

法律小知识犯罪嫌疑人缓刑期内又犯新罪怎么办 (三)

优质回答如果犯罪嫌疑人在缓刑期内又犯新罪,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罪作出判决,并将之前未执行的刑罚与新罪的刑罚合并处罚。

一、撤销缓刑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缓刑人员在缓刑考验期内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积极接受改造。如果在此期间再次触犯法律,即犯新罪,那么法院将依法撤销其缓刑资格。这意味着,原本因表现良好而获得的缓刑机会将被剥夺。

二、对新罪作出判决

撤销缓刑后,法院将对犯罪嫌疑人在缓刑期间所犯的新罪进行审理。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对其新罪作出相应的判决。

三、合并处罚

除了对新罪作出判决外,法院还将把犯罪嫌疑人之前因犯罪被判处的刑罚(尚未执行的部分)与新罪的刑罚进行合并处罚。这种合并处罚的方式旨在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得到维护,同时也对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起到警示和惩罚作用。

因此,对于正在接受缓刑的人来说,遵守法律法规、积极改造是至关重要的。切勿抱有侥幸心理,以免因一时的冲动和错误行为而付出更大的代价。珍惜自由,守法做人,远离牢狱之灾,才是明智之举。

社区矫正人员服刑期间,重新犯罪的怎么处理? (四)

优质回答社区矫正实施的最初原因是为缓解监狱罪犯过多而产生的压力。其目的是为通过政府、社会以及爱心人士的帮助,使矫正对象改正恶习,并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那么,社区矫正人员服刑期间,重新犯罪的怎么处理?

网友咨询: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期间犯罪怎么办?

北京恒理律师事务所丁玲律师解答: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正期间犯罪的,相关的措施会撤销,对新罪进行判决后,与原刑期合同执行。

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的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九条,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九条,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由于原判刑罚未执行完毕又犯罪,故不属于刑罚执行完毕五年内又犯罪,不构成累犯,只能按数罪并罚处理。

丁玲律师解析:

对于社区矫正的规定: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机关(司法局)及其派出机构(司法所)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通过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矫正工作是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在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管理、教育和改造的工作。

接受社区矫正的罪犯,称为社区服刑人员,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

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和监狱的区别

(一)环境不同,监狱矫正是在监狱中进行矫正,它以剥夺罪犯的人身自由为前提;社区矫正是将矫正对象放在社区即社会上进行矫正,它是以限制矫正对象的人身自由或剥夺政治权利为前提。

(二)主体不同,监狱矫正的主体是人民警察;社区矫正的主体是社区矫正组织。 

(三)矫正对象不同,监狱矫正对象主要是依法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社区矫正的主要对象是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和被剥夺政治权利且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四)方式不同,监狱矫正主要是通过狱内管理、三课教育、辅助教育、心理咨询与矫治、生产劳动等方式实施矫正。

北京市律师协会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法学学士,北京恒理律师事务所刑事委员会成员,房产委员会成员。 擅长拆迁安置 合同纠纷 劳动纠纷 工伤赔偿 人身损害 婚姻家庭 遗产继承 房产纠纷 刑事辩护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刑释解矫人员重新犯罪率的信息了解不少了,诺翊律网希望你有所收获。